纳米生物医学前沿每周精选丨0624-0630
纳米人 纳米人 2019-07-06

1. AM:有机余辉纳米组装体用于肿瘤诊疗

癌症诊疗是目前精准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大多数现有的诊疗纳米材料都是通过将治疗剂和显影剂掺杂到一个粒子实体中而实现的,因此无论其在体内的位置如何,都具有永久的药物效应和成像信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浦侃裔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具有诊疗功能的有机余辉纳米组装体(APtN)的开发,该纳米组装在肿瘤相关的H2O2作用下,其药物效应和诊断信号会被特异性地激活。APtN是由一种两亲性高分子和一种近红外(NIR)染料组成,二者分别作为对H2O2响应的余辉前药和余辉引发剂。这种分子结构使得APtN能够被动地靶向小鼠肿瘤,并在肿瘤中特异性释放抗癌药物同时也自发地生成余辉底物。在近红外光预辐照后,余辉引发剂可以产生单线态氧并将余辉底物转变为可自发光的形式。因此,该过程产生的余辉发光强度与药物释放状态息息相关,可以对体内前药的激活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1-.png

Shasha He, Kanyi Pu. et al. An Organic Afterglow Protheranostic Nanoassembly. Advanced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ma.201902672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2672

 

2. Nano Lett.:响应近红外光的多肽纳米复合材料用于治疗耐多药癌症

肿瘤耐多药(MDR)的特性是由P糖蛋白(P-gp)转运体过度表达引起的,它是造成化疗(CT)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严重阻碍了多肽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上海交大董常明教授团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肽纳米复合材料PNOC-PDA,它可以将NO递送与光热相结合,进而有效克服MDR的缺点以实现CT的效果最大化,并且被增强的CT可以和细胞内高浓度NO气体去辅助温和的光热疗法(PTT)来有效地根除癌细胞。多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治疗方法的结合在克服MDR、杀伤MCF-7/ADR等方面均有较好的协同作用,P-gp表达下调至46%。实验通过一次静脉注射PNOC-PDA/DOX和一次近红外光照射,可以同时进行PTT、NO气体治疗和CT,因此在30天内可以实现MCF-7/ADR肿瘤治愈,且不会造成皮肤损伤、形成瘢痕和肿瘤复发。

2-.png

Yue Ding, Chang-Ming Dong. et al. NIR-Responsive Polypeptide Nanocomposite Generates NO Gas, Mild Photothermia, and Chemotherapy to Reverse Multidrug-Resistant Cancer. Nano Letters. 2019

DOI: 10.1021/acs.nanolett.9b00975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9b00975

 

3. 刘斌ACS Nano:基于Cu(II)的MOF用于肿瘤细胞激活的光动力治疗

设计开发在靶点被激活的光敏剂(PSs)和减少内源性抗氧化剂对活性氧(ROS)的消耗有望实现具有最低非特异性光毒性的成像指导的光动力治疗(PDT)。新加坡国立大学刘斌教授团队选用基于羧酸Cu(II)的MOF-199作为惰性载体来递送PSs,并且在递送过程中负载的PSs不会被光激活。在材料被细胞摄取后,MOFs中的Cu(II)能有效清除内源性谷胱甘肽,同时诱导MOF-199分解去释放PSs,恢复其产生ROS的能力。体内外实验结果证明,该平台可以实现高效的肿瘤,PDT,并且大大降低对正常细胞的光毒性。

3-.png

Yuanbo Wang, Bin Liu. et al. Cancer-Cell-Activ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 Assisted by Cu(II)-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CS Nano. 2019

DOI: 10.1021/acsnano.9b01665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9b01665

 

4. AM综述:仿生纳米技术用于构建个性化疫苗

虽然现代医学为治疗很多传统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在目前的现状基础上还可以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例如一些传染病,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超级病原体对大多数目前临床批准的药物已经没有反应。而在癌症治疗领域,设计“灵丹妙药”的想法也早已被人们抛弃。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提倡个性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医疗保健计划。而开发针对细菌和肿瘤的疫苗则是一种很好的体现个性化治疗的方案。接种有效的疫苗可以帮助解决许多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但目前的疫苗仍受到效力不足和抗原广度等因素的限制。最近,一些研究人员开始使用仿生纳米技术来解决这些障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Ronnie H. Fang教授和张良方教授合作综述了近年来仿生纳米疫苗在抗菌和抗癌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其在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应用潜力。

4-.png

Jiarong Zhou, Ronnie H. Fang, Liangfang Zhang. et al. Biomimetic Nanotechnology toward Personalized Vaccines. Advanced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ma.201901255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1255

 

5. Adv. Sci.:多功能纳米调节器可重塑免疫微环境以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免疫记忆

乏氧会导致PD-L1上调并降低T淋巴细胞的浸润,从而增强肿瘤对免疫治疗抵抗力。此外,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s)也与肿瘤部位的免疫抑制活性和对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的抵抗有关。中山大学沈君教授和帅心涛教授合作制备了一种结合MnO2纳米粒子和小分子IPI549的多功能纳米调制器,它可以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TME)来解放免疫系统。实验通过静脉注射该纳米材料后发行其可以有效地在肿瘤积累并通过MnO2缓解乏氧,随后可通过在TME释放IPI549来抑制MDSCs上的PI3Kγ,进而下调PD-L1的表达并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极化为类M1表型(肿瘤抑制型)。由此可以增强CD4+辅助T淋巴细胞(Th细胞),和细胞毒性CD8+T淋巴细胞(Tc细胞)的浸润,同时也抑制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的渗透,从而增强肿瘤的免疫治疗。此外,TME中生成的Mn2+也可用于进行肿瘤特异性磁共振成像(MRI)。

5-.png

Meng Yu, Jun Shen, Xintao Shuai. et al. Multifunctional Nanoregulator Reshapes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nd Enhances Immune Memory for Tumor Immunotherapy. Advanced Science. 2019

DOI: 10.1002/advs.201900037

https://doi.org/10.1002/advs.201900037

 

6. ACS Nano:通过三功能无机纳米颗粒提高干细胞治疗的效果

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目前仍存在注射不当、存活率低和细胞保留率低等问题。加州大学Jesse V. Jokerst教授团队制备了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多功能二氧化硅-氧化铁纳米颗粒来帮助解决上述问题。实验通过在介孔泡沫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外表面和孔壁上原位生长Fe3O4纳米颗粒制备了该纳米材料。与以前的工作不同的是,这种方法在多孔硅结构的孔隙中也建立了一个磁性的部分。这一材料具有三种功能:药物递送、磁性控制和成像。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中引入的Fe3O4可以提高其胶体稳定性、T2磁共振成像的对比度和超顺磁性。实验进一步将该混合型材料作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缓释载体,这种促生存因子可以提高细胞的生存能力。体内实验表明,用这种纳米颗粒标记后可以显著提高干细胞治疗的效果。在第30天和第60天,纳米颗粒标记的细胞分别使左心室射血平均分数增加11和21%,并使整体纵向应变分别增加了24和34%。

6-.png

Fang Chen, Jesse V. Jokerst. et al. Increasing the Efficacy of Stem Cell Therapy via Triple-Function Inorganic Nanoparticles. ACS Nano. 2019

DOI: 10.1021/acsnano.9b00653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9b00653

 

7. Angew:对乳腺癌干细胞具有细胞毒性的三角形铂(II)多核复合物

制备多核金属配合物的开发新型抗癌药物和药物递送系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印度高哈蒂大学Sushobhan Ghosh团队和英国莱斯特大学Kogularamanan Suntharalingam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种新型的三角形多核铂复合物Pt-3,它对乳腺癌干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实验发现,相对于对其他乳腺癌细胞和非致瘤性乳腺癌细胞来说,Pt-3对乳腺癌干细胞具有选择性的毒性。并且其对乳腺球的形成和生存也有抑制作用,效果比目前临床使用的铂类药物来说更好。机制研究表明,Pt-3能有效进入乳腺CSCs并穿透细胞核,进而诱导基因组DNA损伤来促进细胞凋亡。

7-.png

Arvin Eskandari, Sushobhan Ghosh, Kogularamanan Suntharalingam. et al. A Triangular Platinum(II) Multi-nuclear Complex with Cytotoxicity Towards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9

DOI: 10.1002/anie.201905389

http://dx.doi.org/10.1002/anie.201905389

 

8. AFM:多孔酶膜构建的汗液葡萄糖传感器用于无创的健康监测

开发稳定性高的葡萄糖传感器对于糖尿病诊断和无创的健康监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州大学Ali Javey教授团队和香港科技大学范志勇教授团队合作合成了一种可以固定酶的多孔膜,并将其牢牢固定在改性的纳米电极触点上,进而构建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机械鲁棒性的葡萄糖传感器。这也是首次有研究开发出基于纳米多孔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它可以解决酶的逃逸并为分子/离子的扩散和交互提供了一个充足的表面,从而确保其可以进行持续的催化活动进而实现非侵入式的健康监测传感。研究结果表明,该葡萄糖传感器可以进行长期的稳定监测,响应漂移也非常小。此外,它还可以被集成到微流控传感贴片中用于进行无创的汗液葡萄糖监测。因此其在并临床诊断、个性化医疗监控和慢性病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8-.png

Yuanjing Lin, Zhiyong Fan, Ali Javey. et al. Porous Enzymatic Membrane for Nanotextured Glucose Sweat Sensors with High Stability toward Reliable Noninvasive Health Monitoring.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fm.201902521

https://doi.org/10.1002/adfm.201902521

 

9. Chem. Sci.:核-双壳上转换纳米枝晶的合成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通过对掺杂稀土的、基于NaYF4的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形貌进行调控,可以有效地调整其上转换发光 (UCLE) 的特性。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王振新团队合成了一类新的上转换核-双壳结构的纳米枝晶(UCNDs),它包括核(NaYF4: Yb, Er, Ca)、过渡层(NaYF4: Yb, Ca)和壳(NaNdF4: Yb, Ca)。高浓度的Nd3+敏化剂存在于外壳中,可以有效增强材料的发光强度,而富含Yb3+的过渡层则可作为外壳与内核之间的高效的能量迁移网络,进行防止Nd3+造成的猝灭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这一独特的结构和成分优势使得该纳米材料在980 nm光的激发下的UCLE提高了5倍和15倍。因此,进一步包覆SiO2-COOH层后得到的UCND@SiO2-COOH可作为高效的荧光探针用于体内外生物成像,且生物毒性非常低。

9-.png

Murad M.A, Zhenxin Wang. et al. Rational Synthesis of Spatial Core-double Shell Upconversion Nanodendrites with Ultrabright Luminescence for Bioimaging Application. Chemical Science. 2019

DOI:10.1039/C9SC01586H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sc/c9sc01586h#!divAbstract

 

10. Chem. Soc. Rev.:用于选择性靶向和多种分析物检测成像的功能性探针

与传统的靶向单一分析物的单结合位点探针不同,具有多个相互作用位点或可以靶向一种或多种分析物进行串联反应的探针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它们可以被用于解决在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或复杂基质中存在的选择性靶向以及分析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可视化等难题。有鉴于此,山西大学阴彩霞教授团队和波特兰州立大学Robert M. Strongin团队合作综述了近年来设计用于选择性靶向和多种分析物检测成像的功能性探针的研究,包括对其中的检测机制和生物过程的研究进展;旨在促进该类探针的发展以帮助人们去更深入地了解具有生物活性的分析物的生理学机制。

10-.png

Yongkang Yue, Robert M. Strongin, Caixia Yin. et al. Functional synthetic probes for selective targeting and multi-analyte detection and imaging.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9

DOI: 10.1039/c8cs01006d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cs/c8cs01006d#!divAbstract

 

11. AM综述:用于收集人体能量的纤维基能量转换设备

随着轻便柔性智能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如何为这些电子产品提供能量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人体在日常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机械能和热能,这些能量往往可以用来为大多数可穿戴电子产品供能。纤维基能量转换设备(FBECD)可以有效地将人体能量转换为电能,从而为可穿戴电子设备提供动力。华中科技大学周军教授团队综述了基于压电、摩擦电、静电、热电等技术的纤维基功能材料的制造以及设计不同类型FBECD器件的策略;概述了纤维基自供电系统和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优点及成本效益;最后对纤维基能量转换设备这一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机遇进行了讨论。

11-.png

Liang Huang, Jun Zhou. et al. Fiber-Based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for Human-Body Energy Harvesting. Advanced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ma.201902034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2034

 

12. AFM:模拟细菌的低毒性载体可辅助增强癌症免疫治疗

细菌可以被作为抗癌免疫治疗的佐剂。然而由于存在一定的毒性,细菌或其提取物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是十分有限的。复旦大学陆伟教授团队和上海交大肖泽宇团队合作设计了一种模拟细菌形态的辅助载体,该载体由细菌的细胞壁、鞭毛和类核等成分组合而成。模拟细菌的载体(BMVs)可以协同触发多种PRRs信号通路,其效果要优于目前报道的人工合成的或细菌衍生的抗肿瘤治疗佐剂。实验发现,BMVs可以提高光热治疗的效率,进而在可小鼠模型中根除50%的较大型肿瘤并完全防止肿瘤复发,且其自身毒性也非常低。因此,这种模拟细菌的策略为设计工程化载体用于辅助增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新选择。

12-.png

Binbin Zheng, Zeyu Xiao, Wei Lu. et al. Bacterium-Mimicking Vector with Enhanced Adjuvanticity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and Minimized Toxicity.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fm.201901437

https://doi.org/10.1002/adfm.201901437

 

13. AM:设计对pH响应的药物递送仿生系统用于增强的肿瘤治疗

仿生伪装给药,即利用天然的细胞膜进行药物递送具有很好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它也为开发安全的纳米药物提供了一个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张银龙、王静和聂广军合作设计了一种对pH响应的仿生平台,并将其用于肿瘤药物的特异性递送和肿瘤微环境引发的药物释放。这种基于血小板的纳米载体是通过将血小板膜与功能化脂质体相结合而构建的。由于其具有血小板膜的伪装,因此其对肿瘤的亲和性较强,并可以通过响应溶酶体的酸性微环境来选择性地释放药物。小鼠肿瘤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仿生平台比无pH响应的材料或传统的pH敏感性脂质体有着更好的抗肿瘤效果。这一工作通过介绍了一种将刺激响应特性融入仿生纳米颗粒的简便方法,证明了细胞膜可以为纳米载体提供高效的仿生伪装。

13-.png

Guangna Liu, Jing Wang, Guangjun Nie. et al. Engineering Biomimetic Platesomes for pH-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and Enhanced Antitumor Activity. Advanced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ma.201900795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0795

 

14. AM综述:用于精准医学的可口服生物制剂

得益于基因组图谱和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精准医学领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精准治疗往往依赖于使用生物大分子。然而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和克服生物屏障的能力有限,这些大分子需要通过注射的方式给药。因此,开发设计可口服的大分子药物成为了一项热门的研究领域。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学José Alonso团队综述了利用口服生物制剂进行给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介绍了在临床实验中的使用的相关技术以及实现特异性靶向胃肠道细胞群和进一步内化的策略;最后对该领域的临床转化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14-.png

Matilde Durán-Lobato, María José Alonso. et al. Oral Delivery of Biologics for Precision Medicine. Advanced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ma.201901935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1935

 

15. AM:酸性微环境驱动的DNA纳米机器可在肿瘤细胞外环境中成像ATP

细胞外环境中的ATP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新兴靶点,它也是形成肿瘤微环境(TME)和调控肿瘤进展的关键信使之一。然而,开发用于在TME的细胞外进行ATP靶向成像的探针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团队报道了一种TME驱动的DNA纳米机器(Apt-LIP),它可以在超高的信号-背景比条件下对肿瘤细胞外环境中的ATP进行空间控制成像。该探针可通过pHLIP模块对TME中的偏酸微环境进行响应,从而使结构转换信号适配体单元特异性锚定到肿瘤细胞膜上,从而对细胞外的ATP进行“on-off”荧光成像。因此,Apt-LIP可以在酸性TME的驱动下对不同细胞外的ATP浓度进行可视化,并可以对细胞释放的内源性ATP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Apt-LIP可以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的细胞外ATP进行特异性成像,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5-.png

Zhenghan Di, Lele Li. et al. An Acidic-Microenvironment-Driven DNA Nanomachine Enables Specific ATP Imaging in the Extracellular Milieu of Tumor. Advanced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ma.201901885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1885

 

16. AM综述:靶向癌症的纳米颗粒用于组合式核酸递送

核酸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可以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而为了有效和安全的将核酸递送给癌细胞,通常需要使用载体对核酸进行包装使其被靶细胞吸收并发挥作用。与其他类型的治疗方法一样,核酸载体的设计也必须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因此,这类载体将货物瞄准癌细胞的能力至关重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Jordan J. Green教授和Stephany Y. Tzeng博士合作综述讨论了用于治疗应用的核酸种类和其在细胞内进行有效递送时所必须克服的障碍;介绍了对作为核酸递送载体的非病毒纳米材料的类型以及针对特定肿瘤细胞的不同靶向策略;最后对设计用于核酸递送的纳米颗粒载体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16-.png

Hannah J. Vaughan, Jordan J. Green, Stephany Y. Tzeng. et al. Cancer Targeting Nanoparticles for Combinatorial Nucleic Acid Delivery. Advanced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ma.201901081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1081

 

17. ACS Nano:磁-光纳米平台用于对小鼠肿瘤进行多模态成像

多模态成像可以使用更多的成像模式来对活体对象进行成像,目前在癌症诊疗领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饶江宏教授团队制备了一种纳米粒子MMPF NPs,它可以对异种移植的肿瘤活体小鼠进行磁粒子成像(MPI)、磁共振(MRI),光声和荧光成像(MPI)。MMPF NPs可通过MPI来对体内的NPs进行长期、动态、准确的实时定量,并可以对肿瘤进行超敏感的MPI成像。此外,该纳米颗粒也具有较长的血液循环 (半衰期为49小时)和较高的肿瘤摄取效果(18% ID/g)。研究结果表明,MMPF NPs可通过同时进行MPI、MRI、荧光和光声成像来实现对小鼠肿瘤的多模态成像,其在小鼠皮下和原位肿瘤模型中都有着突出的成像效果。

17-.png

Guosheng Song, Jianghong Rao. et al. A Magneto-Optical Nanoplatform for Multimodality Imaging of Tumors in Mice. ACS Nano. 2019

DOI: 10.1021/acsnano.9b01436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9b01436

 

18. Nano Lett.:碳源纳米酶对创伤性脑损伤具有极高的活性氮选择性

活性氧和活性氮(RONS)(尤其是活性氮(RNS))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中间产物。天津大学张晓东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碳源纳米酶,其抗氧化活性是抗坏血酸(AA)的12倍,并具有多种的酶活性。该纳米酶对NO、ONOO等高活性RNS以及O2•−、H2O2OH等活性氧(ROS)具有超高的清除效率(是AA的16倍)。体外实验表明,被H2O2或脂多糖损伤的神经元细胞在经碳源纳米酶处理后可明显恢复,。此外,该碳源纳米酶也可用于消除小鼠体内有害的过氧化氢和谷胱甘肽二硫键,具有很好的治疗急性脑外伤的潜力。

18-.png

Xiaoyu Mu, Xiao-Dong Zhang. et al. Carbogenic Nanozyme with Ultrahigh 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Selectivity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Nano Letters. 2019

DOI: 10.1021/acs.nanolett.9b01333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9b01333

 

19. AFM:靶向骨肉瘤循环肿瘤细胞上的CXCR1进行纳米给药的精确治疗

转移性和化疗耐药性是影响骨肉瘤(OS)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在高转移的OS细胞亚型中,CXCR1过表达与化疗耐药性和耐失巢凋亡性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CXCR1在具有肿瘤干细胞特征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源性细胞上也会高表达。上海交通大学汤亭亭教授团队设计合成一种CXCR1靶向肽,它可以竞争性抑制IL-8/CXCR1通路并提高CTCs对顺铂药物的敏感性。有基于此,实验制备了具有对pH响应来释放顺铂的荧光标记磁性纳米颗粒(NPs),并将其与CXCR1靶向肽连接得到Cis@MFPPC。结果表明,该靶向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地抑制CTC在体内的存活,并且在原位模型和病人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中也能有效抑制OS的生长和肺转移。

19-.png

Xiu-guo Han, Ting-ting Tang. et al. Targeting of CXCR1 on Osteosarcoma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nd Precise Treatment via Cisplatin Nanodelivery.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fm.201902246

https://doi.org/10.1002/adfm.201902246

 

20. AM:全有机半导体C3N4/PDINH异质结构用于光催化抗菌治疗

近年来,光催化抗菌疗法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对抗耐药细菌。许多无机纳米系统已也被开发用于进行细菌感染的光催化治疗,但由于重金属存在一定的毒性风险,其进一步的应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机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调谐的电子结构、多样的结构、合适的带隙和低成本等众多优势,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西北大学刘晶教授团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团队和济南大学于欣博士团队合作,通过在C3N4表面原位重结晶PDINH得到了一种全有机复合光催化纳米材料C3N4/PDINH异质结构,该材料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结构的吸收光谱可以从紫外光扩展到近红外光(750 nm),从而利用增强的光催化作用来产生更多的活性氧,因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都有很好的灭活作用,而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毒性则可以忽略不计。研究表明,该异质结构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真皮伤口感染伤口再生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这种全有机异质结构在伤口消毒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png

Longwei Wang, Xin Yu, Jing Liu, Chunying Chen. et al. An All-Organic Semiconductor C3N4/PDINH Heterostructure with Advanced Antibacterial Photocatalytic Therapy Activity. Advanced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ma.201901965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1965

 

21. Nano Let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性粒细胞进行识别、干预和监测

中性粒细胞与许多炎症性疾病例如急性缺血性中风(AIS)有关。当中性粒细胞不受控制地向脑缺血区迁移并随后释放活性氧,会造成AIS后的再灌注损伤。因此,减少炎症性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是治疗AIS的一种有效方法。受血小板和炎症性中性粒细胞之间发生的特异性细胞识别作用的启发,中国药科大学鞠曹云博士和张灿教授合作制备了一种模拟血小板的纳米颗粒(PTNPs),它可在治疗AIS过程中对炎症性中性粒细胞进行识别、干预和监测。实验表明,PTNPs可以对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白皮杉醇和T2造影剂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进行共负载,随后通过包覆血小板膜来成功地识别并粘附中性粒细胞。负载的白皮杉醇可以被递送给中性粒细胞从而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梗死区域。同时可以结合磁共振成像,利用内源性的SPIO来对炎症性中性粒细胞与治疗效果进行实时监测。

21-.png

Chunming Tang, Caoyun Ju, Can Zhang. et al. Recognition, Intervention, and Monitoring of Neutrophil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Nano Letters. 2019

DOI: 10.1021/acs.nanolett.9b01282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9b01282

 

22. Adv. Sci.综述:纳米系统用于免疫调节

免疫治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的一种有效策略。而利用纳米系统进行免疫调节则可以很高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克服治疗时所面临的许多障碍,如免疫刺激不足、脱靶以及免疫因子的生物活性丧失等等。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丁建勋团队综述了纳米技术在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用于免疫细胞活化、肿瘤微环境调控以及联合其他抗肿瘤方法的纳米系统和对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基于纳米材料的疫苗;同时也对纳米材料在增强免疫抑制性免疫细胞治疗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时的作用进行了介绍;最后讨论了纳米技术在应用于免疫治疗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前景。

22-.png

Xiangru Feng, Jianxun Ding, Xuesi Chen. et al. Immunomodulatory Nanosystems. Advanced Science. 2019

DOI: 10.1002/advs.201900101

https://doi.org/10.1002/advs.201900101

 

23. Small:金纳米笼/簇混合结构用于多光谱光学成像、递送EGFR抑制剂和光热治疗

金纳米团簇(AuClusters)和金纳米笼(AuNCs)是一类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纳米结构,而若将它们集成到一个纳米系统中则可以实现更加强大的性能。华南理工大学曾钫教授和吴水珠教授合作制备了一种用于荧光/光声成像、药物控释和光热治疗(PTT)的混合金纳米结构。实验利用AuNCs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EB进行负载,随后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AuCluster@BSA偶联物对其进偶联功能化得到纳米药物EA-AB。其被细胞内化后,溶酶体蛋白酶和偏酸性pH会引起EA-AB中EB的释放以及恢复AuCluster的荧光成像性能。而利用近红外光照射后会进一步促进药物的释放,同时产生PTT效应,实现显著的肿瘤抑制效果。

23-.png

Chenyue Zhan, Fang Zeng, Shuizhu Wu. et al. A Gold Nanocage/Cluster Hybrid Structure for Whole-Body Multispectral Optoacoustic Tomography Imaging, EGFR Inhibitor Delivery,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Small. 2019

DOI: 10.1002/smll.201900309

https://doi.org/10.1002/smll.201900309

加载更多
26462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