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生物医学前沿每周精选丨0909-0915
纳米人 纳米人 2019-09-20

1. Angew:利用AIE探针对细胞质膜进行快速灵敏地成像

细胞质膜(PM)的异常是多种疾病的重要标志。因此,实现在复杂系统中对PM的可视化成像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高丽大学Jong Seung Kim教授四川大学李坤教授余孝其教授合作,利用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以及AIE效应,开发了一种用于成像PM的可水溶特异性探针。

 

该探针具有出色的PM特异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众多优点。研究通过对神经元的PM成像实验证明了该探针在生物系统中具有很好的工作性能,这也是目前首次实现通过荧光法对脑内的红细胞进行成像。

1-.png

Lei Shi, Kun Li, Jong Seung Kim, Xiao-Qi Yu. et al. Rapid and ultrasensitive imaging of plasma membrane with AIE based probe in bio-system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9

DOI: 10.1002/anie.201909498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09498

 

2. AFM综述:用于可控递送的光敏纳米载体

光敏纳米载体是一种可以实现按需递送活性载荷的微创系统,并且通过调整光照的时间、强度、位置和波长可以对载荷的释放进行精确的时空控制。与传统的被动给药系统相比,光敏纳米载体可以对所包封的活性分子的释放动力学的进行调控,这对于靶向给药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南洋理工大学段宏伟教授江南大学梁丽教授合作,对基于光化学反应、光热效应和活性氧介导的光敏响应这三种主要机制的光敏纳米平台的设计和制备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未来光敏纳米材料发展的挑战及其临床医学转化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2-.png

Qirong Xiong, Li Liang, Hongwei Duan. et al. Photoactive Nanocarriers for Controlled Delivery.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fm.20190389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903896

 

3. Small:具有抗耐热性的自然杀伤细胞用于增强光热-免疫治疗

虽然目前利用光热疗法(PTT)治疗实体肿瘤已开始了临床前的相关研究,但PTT尚不能完全治愈肿瘤,并且肿瘤细胞的耐热性也会导致肿瘤复发,从而降低PTT的治疗效率。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刘小龙教授刘景丰教授合作设计了一种集光热治疗试剂(PTAs)、DNA酶和人工工程化的自然杀伤细胞(A-NK)为一体的纳米平台并将其用于肝癌的免疫治疗。

 

实验以四羟基蒽醌和Mn2+为配位体,合成了具有二维结构的新型PTAs(Mn-CONASHs),并进一步在其表面吸附聚醚酰亚胺和DNA酶,DNA酶@Mn-CONASHs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效率,并且肿瘤微环境可以增强其T1 MRI和抗热的耐受性。实验在该人工工程NK细胞修饰了可特异性靶向肝癌的TLS11a-适配体,证明了其可在PTT后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进而提高PTT的治疗效果并可避免肿瘤的复发。

3-.png

Da Zhang, Xiaolong Liu, Jingfeng Liu. et al. Artifcial Engineered Natural Killer Cells Combined with Antiheat Endurance as a Powerful Strategy for Enhancing Photothermal-Immunotherapy Efficiency of Solid Tumors. Small. 2019

DOI: 10.1002/smll.20190263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1902636

 

4. Chem. Soc. Rev.:各向异性纳米材料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医学应用

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形貌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和生物医学应用的影响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已有很多研究对不同形貌的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或者它们的生物医学应用进行了报道,但是往往都忽略了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关系。

 

美国NIH陈小元教授福州大学宋继斌教授合作,从理论基础、合成、性质、应用等方面对不同形貌的纳米材料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指出了形貌对不同类型纳米材料的性能,理化性质和生物医学应用的影响;最后也对这一领域研究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和挑战做了详细的讨论。

4-.png

Lijiao Yang, Jibin Song, Xiaoyuan Chen. et al. Anisotropic nanomaterials for shape-dependent physicochemic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9

DOI: 10.1039/C9CS00011A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cs/c9cs00011a#!divAbstract

 

5. AFM综述:将功能化纳米材料整合到不同结构的材料中用于生物医学

将功能化纳米材料(NMs)整合到二维材料表面或三维水凝胶网络中,是改善生物材料理化性质和功能性的一种新兴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构建功能化材料,如自组装的单分子膜(SAMs)和纳米复合水凝胶等在许多生物医学领域例如组织工程,药物递送和生物传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Ali Khademhosseini教授德国明斯特大学Nermin Seda Kehr教授合作,对将功能化纳米材料整合到不同结构的材料中并用于生物医学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基于碳、金属和硅的纳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性能,如磁性、电性能、刺激响应性、疏水性或亲水性等,可以被集成到二维或三维的生物材料中。这种整合的过程可以改变纳米生物材料的原始性质,并且有望实现增强的协同效应。

5-.png

Rumeysa Tutar, Ali Khademhosseini, Nermin Seda Kehr. et al.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on 2D Surfaces and in 3D Nanocomposite Hydrogel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fm.20190434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904344

 

6. Small:仿生的类肽纳米管用于肿瘤细胞成像和化学-光动力学治疗

纳米管具有非常大的内表面积和很高的长径比,在生物成像和药物递送等生物医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有机纳米管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还仍然很少。

 

华盛顿州立大学林跃河教授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陈春龙研究员合作,以被序列修饰的类肽和被配体标记的类肽为基础,合成了两种新型的类肽纳米管(PepTs1和PepTs2)。这些纳米管具有与无标记纳米管相似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类肽纳米管可以很好地负载阿霉素类药物,并且具有良好地靶向肿瘤细胞进行成像和实现化学-光动力学治疗的性能。

6-.png

Yanan Luo, Chun-Long Chen, Yuehe Lin. et al. Bioinspired Peptoid Nanotubes for Targeted Tumor Cell Imaging and Chemo-Photodynamic Therapy. Small. 2019

DOI: 10.1002/smll.201902485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1902485

 

7. Angew:超分子自由基二聚体用于近红外II区光热治疗

利用近红外(NIR)区(1000-1350 nm)激光进行的光热治疗因具有穿透深度高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清华大学徐江飞博士张希教授合作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超分子自由基二聚体2MPT•+-CB[8],其在NIR II区有着很强的吸收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2MPT•+-CB[8]具有高效的光热转化能力和很好的稳定性,其在穿过了鸡胸组织的1064 nm激光照射下仍能有效抑制HegG2癌细胞的增殖。这一工作通过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来构建NIR II光热试剂,从而为实现高效的NIR II光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2MPT•+-CB[8]在发光材料、光电子材料和生物传感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7-.png

Bohan Tang, Xi Zhang. et al. Supramolecular Radical Dimer: High-Efficiency NIR-II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and Therap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9

DOI: 10.1002/anie.201910257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10257

 

8. AFM:负载异烟肼的WSSe/MnO2纳米复合材料用于肿瘤的协同治疗

北京科技大学董海峰教授团队利用Mn2+可催化异烟肼(INH)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WSSe纳米片的光热效应,制备了一种WSSe/MnO2-INH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协同抗癌治疗。实验结果表明,WSSe/MnO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效率,并且可以通过非芬顿反应的机理诱导产生•OH。

 

实验利用可靶向线粒体的三苯基溴化膦(TPP)分子对其进行修饰,并使用癌细胞膜对其进行伪装得到具有靶向癌细胞线粒体的WSSe/MnO2- INH-TPP@CM。并且该纳米复合材料也具有对肿瘤进行CT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的能力。研究表明,WSSe/MnO2- INH-TPP@CM在体内外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癌治疗效果,因此这一工作也为基于ROS的癌症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8-.png

Yaru Cheng, Haifeng Dong. et al. Non-Fenton-Type Hydroxyl Radical Generation and Photothermal Effect by Mitochondria-Targeted WSSe/MnO2 Nanocomposite Loaded with Isoniazid for Synergistic Anticancer Treatment.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fm.201903850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903850

 

9. Small:具有增强的肿瘤穿透性和邻域效应的靶点响应型纳米载体

透明质酸(HA)在肿瘤细胞外基质(ECM)中会过表达,这也使得纳米药物难以深入到达肿瘤组织。虽然利用透明质酸酶(HAase)对纳米粒子(NPs)进行修饰有望克服这一问题,但要实现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均匀分布仍然十分困难。中科院长春应化所Hongshuang Qin博士曲晓刚研究员合作报道了一种能在酸性肿瘤微环境(pH为6.5)下释放HAase的智能纳米载体,它可以通过尺寸的减小实现邻域效应,进而大大增强药物在体内肿瘤的深度穿透。

 

实验利用聚合物PEG-PAH-DMMA (ZDHD)将HAase包裹在 ZnO-DOX NP的表面。该聚合物在pH为6.5时释放HAase并降解肿瘤ECM中的HA,而ZnO-DOX NPs可在pH为4.5的溶酶体中释放DOX 并诱导细胞凋亡,同时通过缩小尺寸产生的邻域效应感染邻近的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分级靶向释放HAase和药物的策略可以有效增强其在肿瘤中的穿透性并大大减少副作用。

9-.png

Tingting Cui, Hongshuang Qin, Xiaogang Qu. et al. A Sequential Target-Responsive Nanocarrier with Enhanced Tumor Penetration and Neighboring Effect In Vivo. Small. 2019

DOI: 10.1002/smll.20190332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1903323

 

10. Nature. Biotech.综述:在脑中使用的精准电子医学

哈佛医学院Shaun R. Patel 教授哈佛大学Charles M. Lieber 教授合作,对用于神经系统的电子学研究进行了详细综述。这一系列的研究不仅在基础神经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还有望能够实现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靶向治疗的目的。并且这些个性化的电子学治疗方法也能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模式,甚至有望增强人类的认知能力,并为慢性神经疾病提供长期的有效治疗。

10-.png

Shaun R. Patel , Charles M. Lieber. Precision electronic medicine in the brain.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19-0234-8

 

11. Angew:AIE分子-多肽偶联物用于对胞内细菌感染的光学诊疗

对细胞内细菌进行检测和清除仍然目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无法在早期对这些细菌感染实现高精确度的成像并加以有效的治疗。新加坡国立大学刘斌教授团队制备了一种AIE分子-多肽偶联物探针,它能够检测细菌感染并通过动力学过程杀死在巨噬细胞中的细菌,其在被感染的巨噬细胞中会被半胱天冬酶-1激活产生荧光信号。

 

同时,该AIE探针也可作为一种产生活性氧(ROS)的光敏剂,其在感染区域内产生的ROS信号约为在细胞质内的2.7倍,因此说明它可以在高效杀灭细菌的同时也对巨噬细胞保持很低的细胞毒性。因此,这一研究开发的生物荧光探针也为实现有选择性、敏感地检测和根除细胞内细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11-.png

Guobin Qi, Fang Hu, Bin Liu. et al. AIEgen-Peptide Conjugate: Phototheranostics for Phagosome-Entrapped Bacteria.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9

DOI: 10.1002/anie.201906099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06099

 

12. Small: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性的纳米复合物可增强T细胞浸润并改善癌症治疗

开发可以选择性地对癌细胞进行药物递送的策略对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来说至关重要。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尹琦博士李亚平研究员合作,将化疗药物多西他赛(DTX)与硫酸肝素(HS)相结合,并把具有抗肿瘤转移和增强肿瘤T细胞浸润的阿司匹林(ASP)包裹在HS-DTX胶束中,随后利用静电作用将阳离子聚乙烯亚胺(PEI)-聚乙二醇(PEG)共聚物与其结合,构建了负载有ASP的HS- DTX胶束(AHD)/PEI-PEG纳米复合物(PAHD)。

 

研究发现,PAHD在血液中具有较长的循环半衰期,并且在弱酸性的肿瘤微环境下,PEI-PEG会与AHD发生分离,而游离的PEI-PEG会通过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增强细胞对AHD的摄取。随后细胞过表达的肝素酶会使得HS降解并释放ASP和DTX。实验结果表明,PAHD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毒性,并且对4T1荷瘤小鼠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生长和肺转移的能力,并且肿瘤组织中CD8+ T细胞数量也有明显增加。

12-.png

Yiran Liu, Qi Yin, Yaping Li. et al. In Vivo Environment-Adaptive Nanocomplex with Tumor Cell–Specifc Cytotoxicity Enhances T Cells Infltration and Improves Cancer Therapy. Small. 2019

DOI: 10.1002/smll.20190282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1902822

 

13. Angew:可成像细胞内HSNO的双响应性荧光探针

HSNO是一种最简单的S-亚硝基硫醇分子,它也是连接H2S和NO两种细胞氧化还原调控信号分子的关键中间体。然而,目前人们对HSNO的化学生物学作用仍然知之甚少,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可在生物系统中选择性检测HSNO的有效策略。

 

华盛顿州立大学Ming Xian教授团队制备了首个用于检测HSNO的荧光探针TAP-1。实验结果表明,TAP-1在水介质和细胞中对HSNO都具有很高的检测选择性和敏感性。因此这一研究也为了解HSNO的生物学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高效工具。

13-.png

Wei Chen, Ming Xian. et al. Rational Design of a Dual-Reactivity Bas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Visualizing Intracellular HSNO.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9

DOI: 10.1002/anie.201908950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08950

 

14. AFM:富含CXCR4的纳米药物用于预防乳腺癌转移和光动力治疗

乳腺癌的转移与CXCR4-CXCL12密切相关,CXCR4阳性的癌细胞会被“募集”到富含CXCL12的组织当中。目前虽然已经有很多种抑制CXCR4的药物被开发出来,但很少有研究去通过对CXCL12进行靶向干扰以控制乳腺癌的转移。中国药科大学顾月清教授团队采用富含CXCR4的4T1 细胞膜(CMs)去负载铜铟硫化物的量子点(QDs)纳米颗粒构建了一种纳米药物,并利用其对CXCL12进行靶向干扰以阻断乳腺癌的肺转移。

 

该纳米药物继承了源细胞的CXCR4表达效果,因此它可以更加有效地和CXCR12蛋白结合,进而抑制CXCL12介导的癌细胞体外侵袭。体内荧光成像表明,该纳米药物会在CXCL12表达丰富的肺内优先富集。实验通过在乳腺癌模型小鼠中预先注射该纳米药物,对其抑制肿瘤肺转移的有效性进行了充分验证。而对于已经形成的肺转移肿瘤,该纳米药物可以通过调节α-平滑肌肌动蛋白来缓解乏氧,从而增强对转移瘤的光动力治疗效果。

14-.png

Zhaohui Wang, Yueqing Gu. et al. CXCR4-Enriched Nano-Trap Targeting CXCL12 in Lung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Enhanced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fm.201905480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905480

 

15. Nano Lett.:一氧化氮刺激纳米系统释放药物用于治疗耐多药肿瘤

一氧化氮(NO)分子可通过降低P-糖蛋白(P-gp)的表达来逆转癌细胞的耐多药(MDR)效应,从而有效提高阿霉素(Dox)对耐药癌细胞的治疗效果。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张海元研究员团队设计了一个可被NO刺激的纳米系统作为Dox的释放载体。实验在磷脂双层结构中嵌入了一种可对NO响应并发生水解的含o-苯二胺脂质体,并进一步利用其对负载有L-精氨酸(L-Arg)和Dox的Au@CuS纳米粒子进行包裹以形成ADLAu@CuS YSNPs。

 

在808 nm激光的照射下,ADLAu@CuS YSNPs可以发生共振能量转移(RET)并生成活性氧(ROS),从而可以有效地将L-Arg转化为NO,使磷脂双层结构发生失稳并且释放NO。而由于分子支架的限制,此时Dox尚不能从YSNPs中释放出来。但是随着NO释放过多,对NO响应的脂质体会被严重破坏使得Dox得以被释放。实验表明,这种可顺序释放NO和Dox的ADLAu@CuS YSNPsNO可显著抑制P-gp的表达,增强耐药MCF-7/ADR细胞中Dox的积累效率,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治疗效果。

15-.png

Li Wang, Haiyuan Zhang. et al. Nitric Oxide Stimulated Programmable Drug Release of Nanosystem for Multidrug Resistance Cancer Therapy. Nano Letters. 2019

DOI: 10.1021/acs.nanolett.9b01869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9b01869

 

16. Chem Rev.:用于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的纳米技术

成年心肌在损伤后往往再生能力有限,而目前的临床治疗对与梗死心脏来说也效果一般,并会导致受损心脏发生扩大和重构以维持其生理功能。但是这些重构过程也会最终导致缺血性心肌病和心力衰竭(HF)。最近研究表明,一些新兴的治疗方法如再生疗法和纳米药物治疗等可以在动物模型上有效预防心衰后的心肌梗死。然而,这些临床前的技术还无法直接用于对缺血性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这是由于纳米生物医学和临床应用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

 

密歇根州立大学Morteza Mahmoudi团队对开发高效的心脏再生疗法所涉及的多个领域,包括心脏病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机械和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总结,通过将多学科知识进行交叉也有助于为开发新的、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来能够降低HF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6-.png

Mohammad Javad Hajipour, Morteza Mahmoudi. et al. Nanoscale Technologi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hemical Reviews. 2019

DOI: 10.1021/acs.chemrev.8b00323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rev.8b00323

 

17. AM:基于益生菌孢子的可口服纳米粒子发生器用于癌症治疗

孢子是益生菌的一种休眠形式,它的疏水性蛋白壳层会在肠道微环境中发生解体进而使其萌发为具有代谢活性的营养细胞。有鉴于此,郑州大学王蕾教授张振中教授张云教授合作研制了一种可口服的纳米粒子(NPs)发生器。

 

实验利用脱氧胆酸(DA)对孢子进行修饰并利用其去负载化疗药物(DOX/SOR)从而构建了这种发生器。该发生器可以对负载的药物进行保护,使其安全达到肠道环境。随后,发生器的疏水蛋白壳层会发生分解,从而自主生成DOX/SOR/Spore-DA NPs并有效地穿透上皮细胞,从而增加其在基底外侧的药物释放效率。体内外研究表明,该纳米发生器可以在肠道内自主生成大量的NPs,从而也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17-.png

Qingling Song, Lei Wang, Zhenzhong Zhang, Yun Zhang. et al. A Probiotic Spore-Based Oral Autonomous Nanoparticles Generator for Cancer Therapy. Advanced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ma.20190379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903793

 

18. AFM:用于药物传递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近年来,作为纳米前沿技术的纳米医学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研究都致力于开发新的纳米平台来用于成像诊断和药物递送治疗。而在目前已有可用的纳米粒子中,无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因具有独特的性能而成为了其中重要的一员。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María Vallet-Regí团队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这类纳米粒子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18-.png

Miguel Manzano, María Vallet-Regí. et al.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for Drug Delivery.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fm.20190263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902634

 

19. Nature Commun.:负载mRNA的纳米载体对巨噬细胞进行基因编程对抗肿瘤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通常表现为M2表型,这使得它们会产生免疫抑制并促进肿瘤生长。而若将这些TAMs重编程为M1表型则可以阻止它们的促癌活性并实现抗肿瘤免疫,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往往也会引发是非特异性的系统性炎症。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M.T. Stephan团队制备了一种纳米载体,它可以在不引起全身毒性的情况下,通过靶向递送体外转录的mRNA来对TAMs进行重编程。

 

实验在卵巢癌、黑色素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模型上证明了通过注射负载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mRNA的纳米粒子可以活化激酶IKKβ来逆转TAMs的免疫抑制和促肿瘤功能,并可对TAMs进行重编程使其具有抗肿瘤免疫的活性。研究进一步表明,这种纳米试剂可以被安全地重复给药,因此它有望在临床应用中实现不破坏免疫稳态的全身治疗。

19-.png

F. Zhang, M.T. Stephan. et al. Genetic programming of macrophages to perform anti-tumor functions using targeted mRNA nanocarrie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1911-5

 

20. JACS:在杂化的中空介孔有机硅纳米颗粒上进行原位聚合用于精准诊疗

光学诊疗是指利用光化学手段对癌症进行诊断和治疗,包括成像指导的光热/化疗、光热/光动力治疗和光动力/化疗等,它也是精准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典范。中南大学容鹏飞教授王维教授美国NIH陈小元教授合作报道了一种特殊的原位骨架生长的方法,即在中空介孔有机硅(HMO)骨架内巧妙地将二亚胺(PDI)进行原位杂化,进而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光学诊疗试剂。PDI与HMO的结合可以使二氧化硅纳米颗粒(HMPDINs)具有较好的荧光和光声信号,可用于进行增强的荧光和光声成像。

 

同时,有机硅壳层可与也能64Cu同位素进行化学螯合从而实现PET成像。此外,实验进一步在HMPDINs的中空结构中原位生长热敏聚合物 (TP)以提高其负载能力,并可防止疏水药物SN38的发生渗漏。而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该杂交PDI会产生热量并触发TP发生变形,从而在肿瘤区域内释放药物。这一研究开发的有机-无机混合纳米药物不仅具有更好的肿瘤诊疗效果,而且也为设计功能强大的诊疗平台提供了新的方案。

20-.png

Zhen Yang, Wenpei Fan, Pengfei Rong, Wei Wang, Xiaoyuan Chen. et al. Precision Cancer Theranostic Platform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in Perylene Diimide-Hybridized Hollow Mesoporous Organosilica Nanoparticl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9

DOI: 10.1021/jacs.9b06086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06086

 

21. AM:纳米免疫转换器支架材料用于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

基于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的癌症免疫治疗仍存在着效率较低和全身毒性大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治疗平台来将非免疫原性肿瘤转化为免疫原性表型。成均馆大学Yong Taik Lim团队设计了一种支架材料,并利用其负载包裹有瑞喹莫德(iNCVs (R848))的纳米免疫转换器和阿霉素(dox)。

 

实验结果表明,该支架可以持续释放包封的iNCVs (R848)和阿霉素,因此它不仅可以减少肿瘤中的免疫抑制细胞,而且可以增强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全身毒性。综上所述,这种可以重塑肿瘤微环境(TME)的支架材料可有效预防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21-.png

Hathaichanok Phuengkham, Yong Taik Lim. et al. A Designer Scaffold with Immune Nanoconverters for Reverting Immunosuppression and Enhancing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Therapy. Advanced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ma.20190324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903242

加载更多
8739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