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亚乾Matter:单晶MOF结构转换,揭示电催化CO2还原机理!
Matter 纳米人 2019-09-21

发表截图-.png

第一作者:黄青 博士生;

通讯作者:兰亚乾教授

通讯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亮点:

1. OH配位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高选择性电还原CO2为CO。

2. 单晶转变证明催化中心协同OH去吸附CO2,并活化为HCO3

3. 精确的单晶结构证明电还原CO2过程生成HCO3

 

电催化CO2还原关键挑战

电催化CO2还原是利用高效电催化剂将CO2转化为能源产品的有效方法。在此电催化过程中,第一步同时也是关键的一步,需要大量的能量来吸附和活化线性的CO2分子。然而CO2的具体吸附模式和活化的结构变化,目前还缺乏精确的结构证据。明确的CO2活化模式对于研究不同还原产物的反应机理,开发高效的催化剂,提高电催化CO2还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兰亚乾课题组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稳定的OH配位的MOF(NNU-15)作为催化剂模型,来模拟碱性环境下催化剂的表面状态,并进一步探究电催化过程中CO2的活化机制。NNU-15可高选择性还原CO2生成CO,在-0.6V时其法拉第效率高达99.2%,催化时长可达到110h以上,并且在较宽电位范围内(-0.6V到-0.9V)选择性仍可超过96%。

 

在电还原CO2过程中,NNU-15可通过催化位点协同配位的OH去捕获CO2,生成HCO3螯合的NNU-15-CO2。由OH诱导的单晶到单晶的转变清楚地表达了电催化过程中CO2的活化模式(CO2-HCO3),为CO2的活化机制提供了坚实的晶体结构证据。


1-.png

图1. 单晶结构电还原CO2

 

要点1:设计合成NNU-15和NNU-16等稳定的晶态MOFs

TIPP([5,10,15,20-tetra(4-imidazol-1-yl)phenyl]porphyrin)的咪唑基团可用于构建更稳定的MOFs; 包含卟啉单元的TIPP配体有利于电子传输; 作为中性配体,TIPP在与金属中心配位后,其他阴离子更加有利于进行抗衡配位。所以,TIPP配体成为构建含有OH的MOF晶体模型的选择,去模拟碱性下电催化CO2还原的机制。图一所示的NNU-15和NNU-16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Co2活性单元。


2-.png

图2. NNU-15和NNU-16的结构图。

 

要点2:优异的电催化还原CO2性能

NNU-15可高选择将CO2转化为CO,在-0.6 V到-0.9 V的宽电位范围内FECO都可维持在96%以上,在-0.6V时可达到最大的选择性99.2%。对比样NNU-16和TIPP配体的最大FECO分别只有50.7%和9.1%。NNU-15的优异的选择性主要归因于Co2活性位点。相比之下,不含Co2位点的NNU-16和单纯的TIPP配体都具有较差的性能。此外,在10%的CO2浓度下(模拟烟道气浓度),-0.7 V时,NNU-15的最大FECO也可达到70.2%。


3-.png

图3. NNU-15和对比样品的电催化CO2还原的性能图。

 

要点3:OH诱导的单晶到单晶的转变演示CO2活化的结构变化

电催化CO2还原后进行了PXRD实验,与反应前相比,反应后样品的峰值向高角度区域移动了0.28o。为了验证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将NNU-15晶体浸泡在电催化环境中,20 h后,我们发现这些浸泡的晶体的PXRD图与电催化反应后的PXRD图一致;为了进一步得到样品发生变化后的结构,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浸泡后的晶体进行了测试和数据收集,得到了其精确的结构,即晶体NNU-15-CO2

 

由于配位OH的参与,NNU-15很容易吸附CO2形成HCO3螯合的NNU-15-CO2。以往的研究只能通过红外监测到电催化CO2还原过程中可能有HCO3产生,但是缺乏强有力的结构证据来证明CO2分子在催化位点上的结构变化。在本研究中,得到的晶体NNU-15-CO2的PXRD图谱与电催化反应后的PXRD图谱一致,证明了电催化CO2还原过程中CO2分子被活化成HCO3,这一单晶结构的转变为CO2的活化机制提供了坚实的晶体结构证据。


4-.png

图4. NNU-15转变为NNU-15-CO2

 

要点4:理论计算表明CO2在催化中心的两种吸附模式都是活化为HCO3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Co1被N配位达到饱和,难以吸附CO2。对于Co2而言,非极性CO2分子不倾向于直接连接Co2位点,反而是CO2的C原子更容易先与OH连接,然后O原子与Co2配位形成HCO3(C吸附模式)。我们发现由于OH的参与,O吸附和C吸附的初始几何结构都倾向于形成HCO3,进一步揭示了CO2的吸附模式,即配位的OH离子与金属活性中心合作将CO2捕获并活化生成HCO3


5-.png

图5. 催化位点上的CO2吸附模式及催化机理图

 

小结

兰亚乾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基于OH配位的MOF晶体模型用于电催化CO2还原,研究了CO2在催化位点上的吸附和活化模式。这种催化剂展现了超高的选择性和催化持久性。并且在电催化过程中,得到了具有明确结构(晶体NNU-15-CO2),这表明催化中心可以与OH协同捕获并活化CO2分子,形成HCO3。NNU-15和NNU-15-CO2之间的单晶到单晶转变为揭示CO2活化机制提供了坚实的晶体结构证据。

 

DFT计算进一步表明,由于OH离子的参与,O吸附和C吸附的初始几何结构都倾向于形成HCO3。实验结果和DFT计算都证明了金属活性中心上的配位OH对CO2的化学吸附和活化有重要意义,HCO3的形成可能是碱性条件下电还原CO2机理的重要途径。这一重要发现可能会调整未来研究的重点,包括OH离子参与各种催化材料的催化机理,并极大地促进电还原CO2的进展。

 

参考文献

Huang, Q., Li, Q., Liu,J., Wang, Y. R., Wang, R., Dong, L. Z., Xia, Y. H., Wang, J. L., Lan, Y.-Q.,Disclosing COActivation Mechanism by Hydroxyl-Induced Crystallin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in Electrocatalytic Process. Matter 2019.

DOI: 10.1016/j.matt.2019.07.003

https://www.cell.com/matter/fulltext/S2590-2385(19)30107-9

课题组网站:http://yqlangroup.com/

加载更多
5657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