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篇引用近3万次的文章,诺奖得主十七问Nature Nanotechnology主编,详解Nature系列审稿秘诀!
Jeff 纳米人 2018-06-07

“The rise of graphene”,在石墨烯领域,这篇经典文献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篇文章由2位诺奖得主在获奖前3年撰写,并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2007年发表至今11年时间里,已经被引用29733次(Google Scholar,20180607),堪称神级著作。以这篇文章的发表缘起为基础,Nature Nanotechnology于今夜子时在线刊登了石墨烯诺奖得主Kostya S. Novoselov向Nature Nanotechnology主编Fabio Pulizzi提出的十七个问题及其回答。这段对话,信息量极大,值得一看,特此刊出!

 

注:1. 以下提问者为Kostya S. Novoselov,回答者为Fabio Pulizzi。

       2. 本文以意译为主,加上时间仓促,可能有未尽之处,具体请移步原文。

 

00.jpg

问1:十年前,你邀请我和Andre Geim撰写“The rise of graphene”这篇综述,今天的访谈主要是为了讨论这篇综述,但是我想拓展一下,先请教你:当时你怎么会想到来邀请我们写这篇综述?你是否还记得一些细节?


答:其实当时邀请这篇综述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那时候我刚来编辑部,我的领导Vincent Dusastre希望我能组织一些综述文章,首先想到的就是碳电子学。然后,我就去找你,可是你并不愿意写任何关于碳纳米管的文章。当时你很乐意写一写关于石墨烯的东西,但是感觉还太早了。Andre Geim和你观点一致,不过他说只要你们准备了足够的材料就会和我联系。两三个月之后,你们就告诉我,可以开始写了。

 

问2:过了这么多年之后,我敢说这是一篇成功的文章。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是一个诅咒,因为大家貌似很难脱离这个研究领域,而你在很大程度上也因此受到责备,你对石墨烯会不会有一些偏心呢?


答:事实上,并没有。过去这些年,我处理过大量的石墨烯稿件。这是因为,当石墨烯兴起之时,我就成为了一名编辑,从一开始我就一直关注石墨烯,并乐在其中。无论是在Nature Materials还是Nature Nanotechnology,我们都接收了大量的石墨烯论文投稿。我不认为这和我主持了这篇综述有什么关系,仅仅是因为这个领域在不断发展壮大而已。其实,石墨烯领域文章接收的比例和其他领域相当,这只是反映了科学界在做什么而已。


现在,我发现石墨烯相关的投稿越来越少,而其他类型二维材料的投稿越来越多。最近,我们收到了一系列2D铁磁体的投稿,在我看来,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主题。因此,我不认为我对石墨烯该负什么责任。考虑到这是你的开创性成果,我觉得这更应该怪你,而不是我。

 

1.jpg


问3:谈到偏心,你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半导体光学是否有所偏心?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这种偏心的?


答:12年来,虽然我可能更喜欢跟踪并阅读这个领域的文章,但我从未因为我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就对发表这个领域的文章有所偏心。我之所以成为一个编辑,就是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研究人员,太过于专注于一个领域,而我希望能尽快探索一些新的领域。当然,对于我而言,理解半导体量子点或者量子阱的文章更加容易,但是当我决定是否发表一篇文章时,我对各个领域都是一视同仁的。

 

问4: 当你做决定时,多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你的判断,多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审稿人的意见?


答:作为一个编辑,你需要尽可能不要关注技术细节,而是更看重那么这项研究是否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有时候研究结果一看就知道很难支持任何结论,我就会对此持负面判断。

 

问5:所以,你会决定一篇文章是否适合编辑出版,而你只会向审稿人咨询技术问题?


答:是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编辑对文章是否适合发表有最终决定权,即便是在经过审稿程序之后。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不会参考审稿人关于技术问题之外的建议。如果审稿人表达了他们对于研究结果的重要性的观点,我们也会认真考虑。譬如,如果所有的审稿人告诉我们研究结果是正确的,但是并不足够重要。我们就会意识到可能我们对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过于乐观,然后拒稿。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只要技术上没有问题,即便审稿人对其重要性给出负面评价,我们依然会选择接收这篇投稿。

 

问6:在编辑团队内部,你们争吵多吗?还是说你们对不同领域有明确分工,互不干涉?


答:一般来说,一个编辑负责一个投稿,我们经常会交换意见。但是作为主编,我相信我的团队会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会就一些策略进行讨论,比如我们是应该更多考虑基础研究上的进步还是技术领域的进步。

 

2.jpg


问7:你多久和Nature系列其他期刊编辑交流一次?


答:对于特定稿件,我们从不和Nature系列其他编辑讨论。除非我们决定拒稿,然后在作者允许下询问一下其他期刊是否感兴趣。当然,我们会在审稿政策和策略上进行广泛的交流。最近,我们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如何平衡技术进展和基础研究进展。Nature系列编辑的骨子里往往会更多关注基础研究进展,而我们决定更多地关注技术性进展。

 

问8:出版界正在发生改变,你认为未来编辑和审稿流程是否可以通过更自动化的方式进行。


答:坦白说,我认为不会,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一样。尤其是对于像我们这样发表文章的期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做决定很大程度上依靠人的判断,这是我们运行的核心所在。但是我不知道对于其他形式的出版物,这是否可能发生。我认为在我们可以通过自动化审稿决定文章发表与否之前,科学界的改变会更大,我甚至无法想象。

 

问9:我们都知道,随着期刊数量剧烈增加,审稿人都很忙。对你而言,找到合适的审稿人有多难?

答:毫无疑问,现在比2006年困难了很多,但是无论怎样,我们还能应对。我觉得这是因为我们工作做得好,而且与科学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科学家乐意给我们审稿,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在决定哪些文章值得发表这方面做的不错。

 

问10:你怎么知道“下一个石墨烯”什么时候到来?你是否害怕仅仅因为一个工作很不寻常和非主流而拒绝一个好创意,你如何鉴别聪明和愚蠢?


答: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觉得愚蠢一般很容易看出来。否则,对于不合常规的工作,就必须一事一议,所以我不能给你一个通用的回答。你可以选择更安全的方式,不发表任何不同寻常的结果,但是这样往往会导致工作失误。所以每次我们都必须十分小心的评估,询问其他人的意见并采纳最可能的决定。我知道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回答,但是实际上确实没有更好的回答了。


1528330756950301.jpg


问11:从私人角度而言,如果你在博士后就知道你现在作为编辑所知道的一切,你可能会在顶级期刊上多发表多少文章?


答:我不觉得会有什么不一样,我不知道有多少顶级期刊,我也不认为那很关键。我认为我可能会更关心什么是才真正值得研究的,我会试着去理解为什么我会从事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而不是我读博或做博后时候在做的事情。

 

问12:你是否能给现在的年轻研究人员一些简单的建议?可以是大胆一点的。


答:如果有正当理由,大胆的预测是可以的,否则就是炒作,可能会适得其反。思路清晰是最终重要的一件事情。一个人头脑中必须要思路清晰地知道他们在观察什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并用通俗语言写作。如果想要发表一篇重要文章,这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

 

问13:你的博士后生涯非常成功,然后又在两大顶刊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答:谢谢,我确实非常喜欢我正在从事的工作。就像问一个成功的研究人员他们接下来会做什么一样,大部分都会继续做科研,研究新事物。因此,我会继续发现新的研究领域,新的趋势。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我对理解科学知识和纳米技术对于解决社会挑战所扮演的潜在作用非常感兴趣,对我而言,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主题。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不久的将来,我还没有换工作的打算。

 

问14: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之外,你还有一些其他兴趣,譬如音乐、爬山以及露营。你是否曾在登上途中携带过我的投稿文章?还是说只要离开办公室,就完全停工作?


答:我不记得是否携带过你的文稿,不过,离开办公室后,我并不是一个能轻易切断工作的人。我记得有一次和我的儿子在雨中露营,当他睡着以后,我对一篇文章做了一个艰难决定。有时候很容易切断,有时候很难。我不需要随时携带文稿,但是我很难不去考虑它们,即便我不愿意。

 

问15:你是否偶尔会有一些奇妙的想法甚至想要做实验?是否非常后悔在你的办公室隔壁没有一间实验室?你会给哪些科学家分享这些想法?


答:我的思维模式已经不是一个研究人员,所以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只有当在我所曾从事过的研究领域,这种情况才偶尔会出现。譬如,当我第一次看到二维材料光学激发的文章时,我立刻想到如果把他们放到一个空腔内会很有意思。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原创的想法,其他人也会想到这一点,并且做到。而如果在我未曾从事过的研究领域,这种情况则很难出现。

 

4.jpg


问16:我们大部分人都会问自己“我在做什么?”,你也会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吗?

答:我成为编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虽然我对科研很感兴趣,但是我对于学习别人的研究成果更感兴趣。于是,我决定以推动科学传播的方式来对贡献科学,而不是自己做研究。虽然我很喜欢这项工作并且对此深信不疑,但是我深刻地知道,真正做科研的人是科学家本身。所以我会经常问我自己,我所扮演的角色到底有多重要?我无法知道,但是我希望这对于别人会有所不同。

 

问17:你太谦虚了。很明显,编辑和审稿人对于科学事业意义重大,你为Nature Materials和Nature Nanotechnology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新期刊层出不穷,我们仍然渴望在Nature系列发表文章。你主要会涉及到哪个研究领域,二维材料,拓扑材料、基因学、生物学、音乐,还是其他?

答:如果可以的话,是音乐。问题是在Nature系列期刊不不可能,因为我的音乐品位太独特了。

 

参考文献:

Kostya S. Novoselov & Fabio Pulizzi. From scientist to editor.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8, 13, 522–523.

加载更多
9451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