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hem:Cu电催化CO2制C2化合物!
纳米人 纳米人 2018-07-18

发表截图-.png

第一作者:Yansong Zhou、Fanglin Che、Min Liu

通讯作者:Edward H. Sargent、Gang Chen

通讯单位:多伦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亮点:

通过次表面B掺杂引入稳定的Cuδ+物种,大幅提升电催化CO2还原生成乙烯和乙醇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在电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中,相较于CO和甲烷C1产物,乙烯乙醇等C2化合物被认为是更有价值的产物。在多种类型的催化剂中,Cu基催化剂是生成C2产物最有效的催化剂。前期研究发现,表面略带正电的Cuδ+位点是生成C2产物的活性位点,但是氧化处理等常规方法引入的Cuδ+会在反应还原电位下被逐渐还原,而失去催化选择性。

 

有鉴于此,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哈尔滨工业大学Gang Chen团队通过掺杂B得到稳定的Cuδ+物种,从而得到具有超高C2选择性和催化稳定性的CO2RR催化剂。

 

1-.png

图1 B掺杂Cu增强CO2RR制C2化合物的DFT理论计算结果

 

首先,作者通过DFT理论计算研究了B在Cu上的掺杂行为,发现相较于表面吸附态,掺杂的次表面的B更稳定。对比Cu次表面掺杂不同比例的B元素前后CO在表面Cu原子吸附的pDOS结构可以发现,B掺杂的Cu增强了与CO的相互作用,且与B掺杂量正相关。这进一步降低了2CO偶联形成O=CC=O物种的能垒。对于不同晶面的Cu表面B的掺杂都具有相同效应。

 

以NaBH4作为还原剂,引入不同量的CuCl2前驱体可以得到具有不同B含量的B掺杂Cu催化剂。通过不同消解时间(控制消解厚度)的ICP-OES结果可以发现,B主要分布在近表面处。

 

2-.png

图2 近表面B掺杂Cu催化剂的制备与B分布表征

 

将制备得到的催化剂经电还原(防止表面氧化物种对于结果影响)后进行X射线吸收测试,从近边吸收谱可以发现,Cu的价态与B的掺杂量正相关,主要在0-1价之间分布。并且,这种正价态可以在原位电还原过程中始终保持。

 

3-.png

图3 不同B掺杂量的Cu催化剂X射线近边吸收谱

 

在CO2RR中,B掺杂的Cu催化生成C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可达~79%,其C2:C1产物比值可达932。在B掺杂的Cu催化剂上甲烷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了,其起始电位(-1.1 V)相比Cu(C)和Cu(H)的-1.0 V更负。且在-0.9 - -1.2 V(vs. RHE)范围内甲烷的产率始终低于0.5%。与之相比,用水合肼还原得到的Cu(H)和进一步氧化的Cu(C)催化剂生成C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仅有29%和37%。

 

4-.png

图4 B掺杂Cu催化CO2RR性能

 

B掺杂的Cu催化剂除了具有较高的C2产物法拉第效率外,其催化活性也更高。JC2=10 mA/cm2的还原电位仅为-0.74 V,而Cu(C)和Cu(H)分别为-0.90 V和-0.95 V。B掺杂Cu催化CO2RR在-1.1 V的电流密度分别是Cu(C)和Cu(H)的1.7倍和3.7倍。此外,B掺杂Cu具有更优越的稳定性,在连续40 h的反应过程中催化活性和催化选择性始终未见明显减低。

 

5-.png

表1 不同样品的电流密度及产物产率总结

 

总之,该项研究通过掺杂B从而实现了超高C2选择性和催化稳定性,为相关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Zhou Y, Che F, Liu M,et al. Dopant-induced electron localization drives CO2 reduction to C2 hydrocarbons[J].Nature Chemistry, 2018.

DOI: 10.1038/s41557-018-0092-x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8-0092-x

加载更多
5101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