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让能源 “泵”出来!
肖凯 纳米人 2019-01-11

发表截图-.png

第一作者:肖凯

通讯作者:肖凯

通讯单位:德国马普胶体界面研究所

 

研究亮点:

1. 构筑了高效的、可以和生物离子泵媲美的仿生光驱动离子泵。

2. 探索了其用于光电能源转换的性质。

 

离子泵的研究意义

太阳能是维持地球生物生存的最基本能源保障。而自然界生物对太阳能的吸收和转化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第二种是通过古生菌视紫红质。而质子泵是此两种太阳能转换过程中关机的环节。相对于复杂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细菌视紫红质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能将质子从低浓度“泵”至高浓度,实现简单的太阳能-化学势能的转化。

 

离子泵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直接将细菌用于太阳能的吸收转化或者构建无机-生物半人工光合作用体系已有诸多报道,但是如何借助于化学材料构筑仿生光驱动离子泵,从而实现全无机、基于离子传输的高效光电能源转化一直难以实现。

 

成果简介

有鉴于此,德国马普胶体界面研究所的肖凯博士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借助于碳化氮纳米管膜,实现了5000倍浓度梯度的仿生光驱动离子泵体系。该离子泵体系可用于太阳能收集,单个泵(膜)最高可实现550 mV的开路电压。

 

1-.png

图1. 碳化氮纳米管膜用于仿生光驱动离子泵示意图。

 

研究难点和关键要素

电子体系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但是智能生命体系却依靠电子/离子复合体系运转。如何实现高度仿生的基于离子传输的能源和传感体系,从而实现智能生命-人工智能的连接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仿生光驱动离子泵又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想实现这一功能,必须满足以下两个必须点:

[1] 所用材料必须具有很好的光吸收性能

[2] 必须构筑合适的纳米结构适合离子传输

 

要点1:材料选择和结构构筑

在众多材料中,研究人员选择了碳化氮(g-C3N4)半导体。g-C3N4是由地球上最丰富的两种元素:碳和氮构成,由于其优异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催化,能源,传感等领域。研究人员选用AAO作为模板,借助简单的气相沉积聚合构筑了碳化氮纳米管膜,纳米管内外直径可通过实验手段精确控制,从而适用于离子传输。

 

2-.png

图2. 碳化氮纳米管膜结构表征。

 

要点2:泵性能研究及机理解释

由于在聚合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亚氨基,构筑的碳化氮纳米管膜表面是带一定的负电荷。当将其置于一定的KCL浓度梯度时(膜右侧高浓度,左侧低浓度),由于浓差电势的存在,可以观察到一定的正向电流;但是当在低浓度一侧加光照时,研究人员发现,离子电流和电压的方向都发生改变。并且该电流和电压大小和光照强度有密切关联,在380 mW/cm2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其最高可以实现5000倍浓度梯度下的电流反转,即离子泵性质。除此之外,不同能量(颜色)的单色光对泵的性能影响密切,并和g-C3N4材料的光吸收性质一致。

 

3-.png

图3. 100倍浓度梯度下离子泵电流和电压。

 

4-.png

图4. 仿生光驱动离子泵的变量研究。

 

研究人员认为非对称的单侧光照是引起“泵”性质的主要原因。无光照时,由于双电层效应的影响,阳离子会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通过带负电的纳米管。当光从膜低浓度一侧照射时,半导体g-C3N4中载流子的分离与传输会改变纳米管内部表面电荷性质:即光照一侧变为带正电。这种非均匀分布的表面电荷会驱使溶液中离子的定向传输,即阳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输运。这就是“泵”的根本来源。

 

5-.png

图5. 仿生光驱动离子泵的机理解释及验证。

 

要点3:光电转换性能

当用于太阳能能源转换,g-C3N4纳米管两侧电解质浓度都为1mM KCl时,单个器件可以实现最高550 mV的开路电压和2.4 μA/cm2的短路电流。该离子电流和电压还可以通过串并联多个器件实现进一步的放大。

 

6-.png

图6. 仿生光驱动离子泵用于光电能源转换。

 

7-.png

图7. 光强度对光电能源转换的影响。

 

小结

总之,这项研究第一次实现了可媲美生物离子泵的仿生光驱动离子泵,并提供了一种简洁、便宜的太阳能收集新思路。

 

参考文献:

Xiao K, Chen L, Chen R, etal. Artificial light-driven ion pump for photoelectric energy conversion[J].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DOI: 10.1038/s41467-018-08029-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8029-5


作者简介:

肖凯 德国马普胶体界面所博士后,洪堡学者。2012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保送至中科院化学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江雷院士,2017年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7年8月起获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于马普胶体界面所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Markus Antonietti。主要研究方向:基于离子传输的能源和传感体系。至今在Nat. Commun.,Sci. Adv.,Angew.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加载更多
6253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