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原位红外光谱研究揭露CO2电还原过程中电极表面附近pH的变化
芣苢 西瓜 2019-09-16

在过去十年中,电化学CO2还原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其目的是将电能转化为可再生化学品和燃料。催化剂的开发与研究显著提高了电化学CO2还原的选择性和活性。然而,理解结构-活性关系仍具有挑战。近日,代尔夫特理工大学Wilson A. Smith等,使用原位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SEIRAS)和理论计算的研究表明,在相对较低的电流密度(<10 mA/cm2)下,常用的强磷酸盐缓冲液不能维持铜电极上CO2电还原过程中的界面pH值。实验观察到电极表面附近的pH值与0.2M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本体溶液相比高,可达5个pH单位,即使在光滑的多晶铜电极上也是如此。增加缓冲容量并不能解决该问题,因为产氢速率急剧增加,导致缓冲液在很窄的电位范围内崩溃。这些无法预料的结果意味着大多数关于在CO2饱和水溶液中电催化CO2还原成碳氢化合物的研究是在铜电极的传质限制下进行的评估。作者还强调,具有高局部电流密度(例如纳米结构)的电极上的大浓度梯度对选择性,活性和动力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研究结构-活性关系必须排除传质效应的影响。

image.png

Kailun Yang, Recep Kas, Wilson A. Smith*. In-situ Infrared Spectroscopy Reveals Persistent Alkalinity Near Electrode Surfaces during CO2 Electroreduction. J. Am. Chem. Soc., 2019

DOI: 10.1021/jacs.9b07000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07000

加载更多
3199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芣苢

团簇化学

发布文章:1720篇 阅读次数:2614990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