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 电解质双电层中的电子转移重组能
Yolerz Yolerz 2019-12-21

介电理论预测,在极化电极的亥姆霍兹平面内,溶剂重组能λo接近零,但这一重要预测尚未通过实验验证。从导电电极到双电层EDL内固定位置上氧化还原活性分子的界面电子转移ET的总重组能λ的值仍不可得知,近日,北卡罗来纳大学Gerald J. Meyer等人报道能够通过实验确定λ的值。研究者用[RuII(bpy)2(4,4'-(PO3H2)2-bpy)]3+/2+(RuP)对导电铟锡氧化物介孔膜(ITO,In2O3:Sn)进行功能化,其中bpy为2,2'-联吡啶或4- [N,N-二(对甲苯基)氨基]苄基膦酸(TPA)。RuIII/IIP和TPA+/0小的内层重组λin使它们成为外层重组能λo的最佳探针,比如,λin<<λo,使得λ=λino≈λo。连续逐层添加ZrIV桥连的亚甲基二膦酸可实现探测距ITO 4-27Å的位置。通过RuP*向ITO激发态注入会生成ITO(e-)|RuIIIP。对于与TPA和RuP共官能化的ITO,亚纳秒级横向的ET能够产生ITO(e-)| TPA+。从ITO到RuIIIP或TPA+的ET动力学在光谱上根据所施加的电势(Eapp)和驱动力-ΔGo进行了定量。Marcus-Gerischer对此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提供λ值。值得注意的是,在亥姆霍兹外部平面内,λo接近于零,在〜4Å距离处λ= 0.11 eV,这在很大程度上对Eapp不敏感。与介电连续体理论一致,当分子位于〜27Å距离处λ= 0.94 eV时,λ增加到在CH3CN溶液中预期到的值。这些数据揭示了靠近导电界面的电子转移存在小的内在壁垒,可以应用于太阳能转换以及利用透明导电氧化物接受或传递电子的其他应用。

 

Rachel E. Bangle, Jenny Schneider, Eric J. Piechota, Ludovic Troian-Gautier, Gerald J. Meyer, Electron Transfer Reorganization Energies in the Electrode-Electrolyte Double Layer, J. Am. Chem. Soc. 2019

DOI: 10.1021/jacs.9b11815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11815

加载更多
3038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Yolerz

伴科研一直走下去

发布文章:737篇 阅读次数:1725758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