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第一弹】Reticular Growth of Graphene Nanoribbon 2D COFs
langmuir langmuir 2020-03-31

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二维/三维材料,从分子筛、催化到有机电子学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到目前为止,COFs材料的合成仅限于将分散的小分子单体来组装成网状的2D或3D框架。这篇文章报道了以一种导电一维纳米线(石墨烯纳米带,GNRs)作为结构单元的晶态GNRs-COFs。此外,通过简单的液相剥离法可以获得双层和三层GNR-COF薄膜。这篇文章的重大意义在于扩展了用于COFs合成的原料库,从目前的分子单体扩展到了大分子甚至纳米碳材料用于COF合成。

那么,如何实现使用石墨烯纳米带合成COF呢?


【1. 单体合成】


首先,作者合成了一种带有醛基的GNRs,目的很明显,作者准备用经典的COF合成反应-希服碱缩合为亚胺的方式构建COF。CHO-GNRs的合成如下图1,主要是Diels-Alder聚合反应得到纳米带之后脱保护得到醛基的反应,有兴趣可移步原文,这里不再详述。


1.jpg

图1. CHO-cGNR的合成


【2. COF合成】


作者采用Lewis酸催化界面聚合法生长亚胺连接的cGNR-COFs。具体来说是首先在有机相o-DCB/CHCl3(v/v=1:1)的混合溶液中预先分散好CHO-cGNR和NH2-联苯单体,在上层水相中溶解5mM的(Sc(OTf)3)作为催化剂,静置后缓慢扩散。5-7天后,在液-液界面处可以看到薄膜cGNR-COFs的形成,之后转移到光滑的SiO2板(方法可以理解为把SiO2板想象成渔网,像捞鱼一样把膜捞起来)进行后续的表征与测试(图2)。AFM显示COF膜的厚度在2-20纳米之间。


2.jpg

图2. cGNR-COFs的合成


【3. cGNR-COFs的结构】


接下来重点讲述所合成COF的结构确定方法,作者首先通过FTIR、Raman等方法证实了COF的化学结构组成,这里暂且不表,下文仅重点介绍PXRD和高分辨TEM的结果。由于得到的是COF膜,一般的粉末衍射仪是很难进行表征衍射数据,因此作者利用同步辐射广角X-射线散射(WAXS)的方法来研究COF膜的晶体结构。具体测试方法为先把晾干的COF膜转移到低背景的石英毛细管里,然后在垂直于beam的方向测试。测试结果得到了2θ=3.5,7.0和12°的峰,与模拟的三斜P-1空间群相符(图3a),基本确定了所得到COF结构。


3.jpg

图3. cGNR-COFs的结构


之后作者通过高分辨电镜来进一步验证所猜想的COF结构。为了减少电子束对样品的损害,电镜测试时把电子计量控制在100 e/A。结果观察到了间距为0.7nm和0.35nm的晶格条纹,分别对应于(01-1)和(105)晶面。而由于薄膜晶体晶面优势取向的问题,(001)和(002)晶面未被成功观察到。至此,模拟得到的结构得到进一步证实。


【4. cGNR-COFs的性质】


文中简单表征了cGNR-COFs的导电性,仅为辅助性质表征,对理解文章核心内容影响不大,无需多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原文详读。


【5. cGNR-COFs的剥离】


最后,采用液相剥离法对晶态2D-COFs进行剥离得到了0.7-1.05nm厚度的COF片,根据层间厚度0.35nm计算,所得到的COF片仅为双层或三层。剥离的方法为常用的溶液中超声的方法,溶液选用的是邻二氯苯。

4.jpg

图4. cGNR-COFs剥离后表征


【总结】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主要意义在于扩展了COF单体的选择范围,从常用的单分子组装扩展到纳米材料组装。当然这篇文章合成纳米带COF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即只能通过溶液界面生长成膜的方法来得到少量的COF膜,无法大量合成而进行进一步性质测试,相信今后一定会发展出更完美的方法!


加载更多
COF
5301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langmuir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发布文章:14篇 阅读次数:45219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