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用于改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功能的MSC-EVs的体内示踪
文墨16 文墨16 2020-04-04

间充质干细胞(MSCs)释放的细胞外小泡(EVs)在缺血再灌注(I/R)急性肾损伤(AKI)动物模型中表现出再生能力,被认为是MSC直接治疗的潜在替代品。然而,MSC-EVs在肾I/R损伤中的实时体内成像尚未建立。负责其再生效应的MSC-EVs的肾细胞内靶点也仍然难以捉摸。在此,南开大学王悦冰、丁丹等人报道了通过具有聚集诱导发射(AIE)特性的DPA-SCP,实时观察到MSC-EVs特异性地聚集在受损肾脏,并被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TECs)摄取。

 

本文要点:

1DPA-SCP在肾I/R损伤小鼠模型中精确跟踪MSC-EVs的命运达72小时,并在时空分辨率和跟踪能力上显示出优于市场上流行的EV跟踪器PKH26。

2进一步分析表明,MSC-EVs通过激活Keap1-Nrf2信号通路刺激线粒体抗氧化防御和ATP生成,通过减少线粒体碎裂、使线粒体膜电位正常化和增加线粒体DNA拷贝数来保护TECs免受氧化损伤。

3MSC-EVs诱导的肾TECs 中microRNA-200a-3p表达增加可能是其保护线粒体和刺激肾脏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机制。

综上所述,MSC-EVs在肾I/R损伤过程中积聚于肾小管,通过激活Keap1-Nrf2信号通路,增强TECs线粒体功能,促进肾功能恢复。具有AIE特征的DPA-SCP使MSC-EVs在肾脏修复中的非侵入性和精确的体内可视化成为可能。

 


Hongmei Cao, et al. In Vivo Tracking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mproving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CS Nano, 2020.

DOI: 10.1021/acsnano.9b08207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9b08207


加载更多
2588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文墨16

生物医学领域之浩瀚,需有志青年共同探索!

发布文章:1206篇 阅读次数:1930237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