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Catal: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报道Cu纳米粒子大小负载HKUST-1甲醇转化反应变化
纳米技术 纳米 2020-04-15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薄膜结构具有较好的性质,能组装在膜结构、微电子器件中,此外能够用于真空气氛表面化学研究。HKUST-1材料是由Cu和苯-1,3,5-三羧酸组成的多孔结构材料,具有直径分别为0.9 nm和0.5 nm的两种孔结构。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C. Buddie Mullins等报道了一种负载Cu纳米粒子(4~6 nm; 8~12 nm)的HKUST-1薄膜材料(~100 nm厚),通过高真空条件的程序升温脱附过程研究甲醇氧化反应,作者发现8~12 nm的Cu纳米负载的HKUST-1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催化过程中甲醇生成甲醛和CO2。此外,作者对不同大小的Cu纳米粒子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

本文要点:

(1催化剂制备方法。将Cu0和苯-1,3,5-三甲苯通过层层生长(LBL,laayer-by-layer)化学气相沉积过程沉积到SiO2/Si(100)基底上,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不同大小的Cu催化剂组装到HKUST-1中。将H3BTC和Cu分别沉积在SiO2/Si基底上,其中H3BTC放置于的Al2O3坩埚中并加热至200 ℃进行沉积,通过电子束蒸发器沉积Cu,负载Cu的量通过石英晶体微量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控制。沉积后通过在70 ℃的5×10-5 Torr的H2O和O2气氛中分别处理,Cu发生氧化。随后再进行化学气相沉积,负载Cu纳米粒子。通过GAXRD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发现了9.2°对应于(220)的峰,通过in-plane XRD方法测试发现(222)平面是薄膜的主要组成,同时具有非常弱的(200)峰。通过XPS方法测试了材料中的Cu物种化学环境,发现了不同Cu的XPS变化情况,当Cu的量增加,Cu2+逐渐转变为Cu1+/Cu0,这是因为更多的Cu物种以金属Cu物种形式存在。较薄的HKUST中Cu的大小为4~6 nm,较厚的HKUST中Cu的大小为8~12 nm。

(2催化性能测试。将样品于1×10-6 Torr的O2气氛中于300 K中处理3 min进行活化,随后再在250 K中于5×10-7 Torr的MeOH气氛中处理20 min。以0.5 K/s升温速率从250 K升温至398 K,通过MS质谱对产生的物种进行分析(为了避免HKUST-1分解,升温保持在<398 K范围内)。 对CO,H2,CO2,H2CO,CH3OH的信号进行表征,发现H2CO的信号在300 K范围内迅速增强,随后在~398 K范围内缓慢增加。反应中生成了H2:CH3O*→H2CO(g) + H*,同时生成H2CO甲醛;HCOO*→CO2(g) + H*,为甲醛分解过程。

(3总之,HKUST-1薄膜本身没有甲醇氧化活性,当负载了Cu纳米粒子后,催化剂展现出催化活性,4~6 nm的Cu-HKUST-1的催化活性更容易生成甲醛,8~12 nm的Cu-HKUST-1的催化反应不仅生成甲醛,还会生成CO2。通过XPS测试作者发现,更大的Cu表面上的活性O*更多,容易将甲醛氧化为CO2

image.png

image.png

参考文献

Sungmin Han; Ryan A. Ciufo; Bryan R. Wygant; Benjamin K. Keitz; C. Buddie Mullins*

Methanol Oxidation Catalyzed by Copper Nanoclusters Incorporated in Vacuum-Deposited HKUST-1 Thin Films,ACS Catal 2020, 

DOI: 10.1021/acscatal.0c00592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catal.0c00592


加载更多
2910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技术

介绍材料新发展和新技术

发布文章:7504篇 阅读次数:9267301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