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V(III)分子实现近红外荧光
纳米技术 纳米 2020-04-22

分布广泛金属离子的室温荧光活性通常较弱,这是由于第一排过渡金属元素的配体场分裂能较低,因此金属中心态的非辐射损耗较强,仅仅少量的3d过渡金属展现室温荧光活性,此外在近红外区的荧光更加难以实现,因为更严重的非辐射作用。目前第一排过渡金属的荧光波长还没有>1000 nm的例子,图宾根大学Michael Seitz、凯泽斯劳滕大学Markus Gerhards、美因茨大学Katja Heinze等报道了一种钒荧光分子V(III)复合物mer-[V(ddpd)2][PF6]3在戊腈溶液77 K测试及在乙腈溶液中室温测试,结果显示1.8×10-4 %量子产率,(ddpd=N,N′-dimethyl-N,N′-dipyridine-2-ylpyridine-2,6-diamine,N,N'-二甲基-N,N'-二吡啶-2-基吡啶-2,6-二胺)。此外,mer-[V(ddpd)2][PF6]3显示在室温的乙腈中展现蓝色荧光(量子产率2 %)。本工作展现了d2组态电子的V(III)物种可以作为蓝色和近红外荧光材料,扩展了之前贵金属、稀土元素的荧光分子种类。本工作首次将第一过渡态金属元素实现了蓝光/近红外双荧光,这种双荧光作用可能在物理和化学扰动有光学探针应用。

本文要点:

(1合成方法。使用[V(CH3CN)6][BPh4]2和ddpd通过六氟磷酸铈氧化,得到深绿色的mer-[VIII(ddpd)2][PF6]3。通过[D17]-ddpd作为反应物进行反应,得到D标记[V([D17]-(ddpd)2][PF6]3,验证质谱结果中化合物的组成。

(2光谱研究。稳态光谱研究,在77 K中通过306 nm激发分散在正戊腈溶液中的样品,发现370~1150 nm有吸收,在10 K温度使用306~450 nm范围的光激发样品,检测红外光区间的荧光。在360 nm光激发时,有最强的荧光,在450 nm光激发时,荧光基本消失。测试发现荧光在1100 nm附近有寿命达到数百纳秒的荧光(790 ns (93 %))。

        飞秒瞬态光谱研究,使用400 nm的光进行激发,结果显示400~800 nm范围内具有4.9 ps快速的荧光衰减和74 ps稍慢的荧光衰减。

(3模拟计算。对分子的动力学计算(在乙腈中的3LMCT)结果:通过100 fs激发,显示4种3.5~3.7 eV的3LMCT,和1种3.59 eV的23LMCT。计算结果验证了23LMCT说明通过系间窜跃(intersystem crossing)转变为单重态。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参考文献

Matthias Dorn; Jens Kalmbach; Pit Boden; Ayla Päpcke; Sandra Gómez; Christoph Förster; Felix Kuczelinis; Luca M. Carrella; Laura A. Büldt; Nicolas H. Bings; Eva Rentschler; Stefan Lochbrunner; Leticia González; Markus Gerhards*; Michael Seitz*; Katja Heinze*

A Vanadium(III) Complex with Blue and NIR-II Spin-Flip Luminescence in Solution J. Am. Chem. Soc. 2020, 

DOI:10.1021/jacs.0c02122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0c02122


加载更多
21900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技术

介绍材料新发展和新技术

发布文章:7524篇 阅读次数:9313445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