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Nanotechnology (News):NMR、MRI表征探究电池电解液界面不稳定现象
纳米技术 纳米 2020-10-18

原位NMR、MRI为金属微结构的形成过程提供理解方法,为固体电解质的相转变过程和相稳定性提供经验。为了获得高容量、高寿命、低危险性的可充电电池,Li、Na等金属电极能够为电池提供较高的能量密度,金属阳离子用于载流子穿梭作用,但是其商业化应用中的作用仍难以捉摸,这是因为相关技术上的障碍导致。其中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生成的不稳定的固体-电解液界面、容易发生危险的微结构(MMS)/枝晶是主要的问题。目前该领域中产生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人们仍然对不稳定固体-电解液界面生成过程、MMS产生的原因不理解。为了深入理解以上问题,人们发展了NMR、MRI等原位/现场测试方法,得以对电池中的化学过程实现深入理解,尤其是NMR、MRI对电池中的化学环境非常敏感,为材料的结构、组成、动力学过程进行分析理解。乔治敦大学YuYe J. Tong等对最近厦门大学杨勇等对SEI、MMS原位观测研究进行评述。

本文要点:

(1)

厦门大学杨勇、中科院福建物构所钟贵明等报道了通过原位23Na NMR、MRI方法对Na||Cu、Na||Na电池中Na微结构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常见1 M NaClO4/碳酸丙烯酯电解液中加入2 %碳酸氟乙烯酯(FEC)添加剂,在Na||Cu电池中观测导SMS首先在Cu电极上生成,在没有添加FEC时该生成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而且随着充放电循环次数增加,SMS的量增加,过电势提高。在结构对称Na||Na电池中,作者通过23Na NMR表征发现,过电势和生成的SMS量之间有单调和阶梯状定量关系。该结果非常重要,展示了SMS的生成过程是自促进的级联过程,当SMS一旦开始生长,过电势会持续增加,然后增加的过电势反馈进一步生成更多量的SMS。该工作展示了实验中观测SMS的生长和对应的定量关系变化。

(2)

作者通过23Na、1H→23Na交叉极化魔角自旋NMR实验对Cu电极在50次循环后的SEI材料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当电解液中加入FEC时,SEI的稳定性得以显著改善,其中由91 %的无机成分和9 %的有机成分组成;对比未加入FEC时,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分别为38 %和62 %。

该结果说明,无机组分较多时,SEI界面稳定性更高。此外,作者发现当加入FEC后,电池中显示了更多NaH成分(30 %),未加入FEC时电池中的NaH成分为11 %。作者认为氢化物是增强电池稳定性的原因

image.png

image.png


参考文献

YuYe J. Tong* A self-promoting growth of Na microstructures. Nat. Nanotechnol. 15, 1–2 (2020).

DOI: 10.1038/s41565-020-0772-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0-0772-8

 

Xiang, Y., Zheng, G., Liang, Z. et al. Visualizing the growth process of sodium microstructures in sodium batteries by in-situ 23Na MRI and NMR spectroscopy, Nat. Nanotechnol. 15, 883–890 (2020). 

DOI: 10.1038/s41565-020-0749-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0-0749-7


加载更多
2702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技术

介绍材料新发展和新技术

发布文章:7558篇 阅读次数:9382316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