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S:共轭碳网络氟化复分解法制备高性能锂金属负极
Nanoyu Nanoyu 2020-12-19


锂金属负极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适合用于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由于其固体电解质界面不稳定,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

近日,韩国首尔大学Youn Sang Kim,庆北大学Jeeyoung Yoo报道了选择石墨烯作为导电CCN材料,并通过简单的涂布工艺将其涂覆到涂纸-芳族聚酰胺中,其中高模量的芳族聚酰胺纤维互相编织在一起。

文章要点

1在所提出的体系中,石墨烯复合层中的CCN通过氟化复分解作用(一种新的F掺杂机制)诱导LiF形成稳定的SEI组分:在特定的溶剂环境(极性、致密、高介电常数)下,LiPF6电解质分解形成F-阴离子,与CCN在石墨烯中的sp2 C反应生成半离子C-F键,从而形成部分氟化的石墨烯涂层(F-掺杂态)。这些化学不稳定的半离子C–F键在镀锂过程中诱导形成LiF。

2实验结果显示,涂有石墨烯的涂纸芳族聚酰胺充当导电框架,可以形成稳定的SEI,沿其表面具有大量LiF,因此即使在快速充电/放电条件下(20 mA cm−2 和1 mAh cm−2)也能保持LMA的优异循环特性,以及高电流密度和大面积容量(20 mA cm-2和20 mAh cm-2)。此外,采用该体系的Li/LiFePO4(LFP)电池在高20C倍率下1000次循环后仍保持初始容量的82.13%,表现出低容量衰减。

3研究人员随后将这种F掺杂机制推广到其他CCN材料,如炭黑(CB)和活性炭(AC)。电化学测试结果和光物理分析表明,在涂纸芳族聚酰胺表面涂覆其他CCN材料也能稳定LMA表面,但不同碳物种的结果有所不同。在石墨烯作为纯碳组成的完整晶格结构的情况下,F阴离子与sp2 C反应的F掺杂机制容易发生,从而导致较高的LiF生成速率。此外,在特定的溶剂环境中,CCN材料可以诱导LiF作为稳定的SEI组分形成,并稳定LMA表面,但稳定效果与CCN材料上的负官能团和由此产生的结构完整性有关。基于CCN材料与F掺杂机制之间的广义相关性,作者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廉价的石墨铅笔(graphite pencil)用于LMA表面稳定化的策略。

 

参考文献

Yong Jun Gong, et al, Advanced Li Metal Anode by Fluorinated Metathesis on Conjugated Carbon Networks, Energy Environ. Sci., 2021

DOI: 10.1039/D0EE02827D

https://doi.org/10.1039/D0EE02827D


加载更多
1715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痴迷文献

专注能源材料领域最新科研进展 做文献收集人

发布文章:11743篇 阅读次数:11507189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