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限制在亚10 nm范围内的核−壳纳米四面体原子晶面工程
Nanoyu Nanoyu 2021-02-16


同时对双金属核−壳层纳米晶的尺寸和表面晶面进行工程设计,不仅可以减少核内金属的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壳原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通过配体或应变效应加强核-壳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鉴于此,南京师范大学邱晓雨,江南大学Jiawei Zhu报道了原子水平上系统地研究了亚5 nm Pd四面体(Ths)表面的结构转变和晶面工程,旨在突出亚10 nm核−壳层结构的局部刻面和形状变化对其表面几何特性和电子结构的影响。

文章要点

1当壳层金属沉积少于5个原子层时,表面原子复制占优势,从而形成一系列由(111)面(6.8 nm)包围的Pd@M(M=Pt,Ru,Rh)核−壳层,而在5个原子层以上,每种金属的自发刻面取向占主导地位,Pt原子仍遵循fcc-(111)堆积,Ru原子选择hcp相堆积,Rh原子选择fcc-(100)晶化。值得一提的是,Pt原子从Pd@Pt Ths到Pd@Pt截去顶端的八面体(Tohs,7.6 nm)发生了无缝的几何变换。


2作为概念验证,这种具有Pt皮的亚10 nm核壳结构显示出与氧还原反应(ORR)的成分相关关系,其中催化活性遵循Pd@Pt(111)TOhs(E1/2 = 0.916 V,1.632 A mgPt-1)> Pd@Pt(111)Ths> Pt black。同时,Ru皮对酸性氢析氢反应(HER)表现出一种面相关关系,其中催化活性遵循Pd@Ru(111)Ths> Pd@Ru(hcp)Ths> Pd Ths。



参考文献

Keying Su, et al, Atomic Crystal Facet Engineering of Core−Shell Nanotetrahedrons Restricted under Sub-10 Nanometer Region, ACS Nano, 2021

DOI: 10.1021/acsnano.0c10376

https://dx.doi.org/10.1021/acsnano.0c10376


加载更多
1708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痴迷文献

专注能源材料领域最新科研进展 做文献收集人

发布文章:11743篇 阅读次数:11497376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