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Sci综述:蚕丝微观结构功能化制备智能电子学、光子学器件
纳米技术 纳米 2021-11-22

蚕丝(Bombyx mori)纤维对于智能纺织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纤维传感器,纤维执行器,光学纤维,能量收集等智能纺织物。蚕丝中的丝素蛋白SF(Silk fibroin)能够在微观尺度上在溶液环境中通过折叠转变为纤维结构。因此通过这种过程能够通过控制丝素蛋白SF分子结构,实现微观尺度上的功能化。特别是,丝素蛋白SF的溶液通过人工纺丝技术或者自组装过程(比如湿法纺丝、干法纺丝、微流控纺丝、静电纺丝、直写技术),可以实现构建可再生的纤维器件。通过微观结构功能化,能够实现调控丝素蛋白SF从宏观到微观尺度的性质,将丝状纤维结构转变为智能纤维器件,比如传感器,执行器,光纤,荧光纤维,能量收集等。

有鉴于此,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刘向阳等综述报道丝素蛋白SF出发构建纤维微观结构、纤维的电子学/光子学性质、纺丝技术、纤维结构表征手段等。同时作者对智能丝状纤维器件应用于可穿戴人体医疗、自行式外骨骼、光纤和发光纤维、可持续使用的能量收集器件等领域的应用、纤维的相关性质以及面临的挑战。

本文要点:

(1)

作者在本综述中,讨论了蚕丝蛋白的微观功能化、形成智能柔性丝状纤维器件、相关器件在电子学/光子学领域的应用。蚕丝蛋白作为一种古老的天然纺织物和对人类友好的材料,理解这种材料的功能、从基础和微观角度理解和对其功能性进行设计,有助于构建和设计新型功能性纤维材料。

(2)

这种介孔材料能够用于构建纤维电子学/光子学材料器件。丝状纤维的多级结构包含5个等级,分别为氨基酸、β-折叠、α-螺旋、β-微晶、晶化的网络(纳米纤维)。这种多级结构是导致丝线纤维产生各种宏观性质的关键,β-晶化过程中的β-晶化作用力非常强,因此产生的晶体网络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韧性。

微观结构重组、微观掺杂、微观杂化是三种从微观上实现材料功能化的主要方法。通过这几种方法能够实现不同功能的纳米粒子形成微观丝线纤维,因此产生各种不同性质,包括机械力学、电子学、光学等性质。而且,基于材料构件的基本原理,各种各样的功能性组分能够用于制备新型复合结构纤维材料,实现各种新型功能的同时还可以维持本身优良属性。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参考文献

Ronghui Wu, Liyun Ma, Xiang Yang Liu, From Mesoscopic Functionalization of Silk Fibroin to Smart Fiber Devices for Textile Electronics and Photonics, Adv. Sci. 2021, 2103981

DOI: 10.1002/advs.20210398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2103981


加载更多
2023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技术

介绍材料新发展和新技术

发布文章:7524篇 阅读次数:9313204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