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斯大学汪昊田等Nat. Synthesis:具有可控原子和介孔结构的单原子催化剂的通用合成方法
Nanoer-z Nanoer-z 2022-09-30


单一金属原子位点的控制在单原子催化剂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相比之下,对载体材料中介孔结构的精确控制却被忽略了,这种结构与质量扩散直接相关,并可能在提供工业相关的反应速率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鉴于此,莱斯大学汪昊田教授等报告了一种合成单原子催化剂的通用方法,该方法可以控制单原子位点的原子结构以及碳载体的介孔结构,以优化催化性能。该方法实现了不同金属中心(NiCoMnZnCuScFe)的各种组合以及碳载体上二维和三维传质通道的合成。以CO2电催化还原为CO为例,具有三维扩散通道的镍单原子催化剂提供了350 mA cm-2的实用电流,同时保持了93%CO法拉达效率,与具有二维扩散通道的镍单原子催化剂相比,TOF值提高了六倍。

 


本文要点:

1)报告了一种通用的单原子(SACs)合成方法,可以灵活控制单原子位点的原子结构以及碳载体的介孔结构,以优化催化性能。在不同类型的硬模板的帮助下,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M-SACsM = Ni, Co, Mn, Zn, Cu, ScFe)以及多元M-SACs,包括二元、三元、四元到多达七个不同的金属中心的单原子活性位点催化剂。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硬模板的介孔结构,能够以三维(3D)或二维(2D)的方式控制碳载体中的质量扩散,从而获得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控制,特别是在大反应速率下。

2)证明了Ni-SACs中的这种微观结构控制对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重大影响:具有三维扩散通道的Ni-SACs350 mA cm-2的工业相关的大电流密度下保持了90%以上的CO法拉第效率,证明了SACs中载体的微观结构调整对其未来工业应用的重要性。


微信截图_20220930124308.png

加载更多
1296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Nanoer-z

二维材料,光学材料,量子点,半导体等方向最新文献分享

发布文章:220篇 阅读次数:135687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