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低温压缩冰时非晶态的缺失
初学者 初学者 2019-05-23

无定形水冰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都缺乏长程晶序。高密度非晶冰(HDA)最初是在130 K以下将冰I压缩到11 kbar的过程中产生的,该过程被描述为热力学熔融,这意味着HDA是水的玻璃态。这一概念以及将HDA可逆转化为低密度非晶冰的能力启发了双液态水模型,该模型将非晶相与深度过冷(低于228 K)状态下的两种液态水联系起来,以解释水的许多异常现象(如密度和热容异常)。

 

然而,HDA的形成也被归因于引起结构坍塌的机械不稳定性,并与动力学太慢而无法发生再结晶有关。这一解释得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支持:1. 模拟结果;2. 与结构相似的系统进行的类比;3. 观察到冰被压缩时晶格振动软化(红移);4. 也与最近在更高温度下的冰压缩结果相一致——温度在145到200 K之间(被称为水的“无人区”,即温度介于过冷水均相成核温度(TH)和非晶冰结晶温度(TX)之间),对应的动力学速度更快,因此形成了结晶相。

 

基于以上,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hris A. Tulk团队进一步研究了以上过程中动力学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如果缓慢地进行,即使在100 K下(此温度下通常会形成HDA)压缩冰I也会依次形成质子有序、非互穿结构的冰IX′,质子有序、互穿结构的XV′,最后形成冰VIII′。相比之下,快速压缩也产生了HDA,但没有形成冰IX,并且冰I向冰XV '的直接转变在结构上受限。这些观察结果一方面表明,HDA的形成是低密度冰I和高密度冰XV '之间的动力学停滞转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挑战了将非晶冰与过冷液态水联系起来的理论。

 

图1. (a)压力下的非晶冰、深度过冷液态水和过冷液态水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b)在相关压力范围内冰的晶相图。

 

图2. (a)晶态冰Ih和HDA经快速压缩后的结构因子函数S(Q);(b)样品缓慢压缩后观察到的一系列结晶相的衍射数据。

 

图3. (a)冰Ih在100 K下缓慢压缩时的转变;(b)在100 K下快速压缩时观察到的转变次序。

 

Chris A. Tulk, Jamie J. Molaison, Adam R. Makhluf, Craig E. Manning & Dennis D. Klug. Absence of amorphous forms when ice is compressed at low temperature. Nature, 2019.

DOI: 10.1038/s41586-019-1204-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204-5#article-info


加载更多
5239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小小熊

材料前沿

发布文章:105篇 阅读次数:270946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