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今日再发Nature,杨学明/杨天罡Science述评、邵阳Nature Catalysis丨顶刊日报20200514
纳米人 2020-05-14

1. 复旦大学今日Nature:突破标准量子极限的精密测量研究

测量是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追求测量的精密性是经久不衰的研究主题。作为测量的理想系统,原子体系虽已可达较高精密度,但仍受制于原子自旋的量子涨落,测量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1.png

有鉴于此,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精密测量物理与量子光学团队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在突破标准量子极限的精密测量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团队利用预测和回溯测量的方法,实现了迄今含原子数最多的原子自旋压缩以及突破标准量子极限的高灵敏度原子磁力计。


1589441711145501.png


Han Bao et al. Spinsqueezing of 1011 atoms by prediction and retrodiction measurements. Nature202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43-7


2. Science:共振作用形成的准束缚态中的跨越能垒反应

构造原子或者分子之间的振动模型需要对振动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详细理解,对这种原子/分子振动的过程理解通常需要在较低振动能区域进行,这种过程能够实现量子效应过程比较明显。在各种振动的共振过程中,存在着瞬态的缺陷量子态,由于这些状态的瞬态性,导致其难以通过实验方法表征。最近拉德布德大学Gerrit C. Groenenboom, Sebastiaan Y. T. van de Meerakker等通过实验和理论动力学相结合,实现了对NO+He体系振动中共振情况的理解,发现了极低能量的碰撞能作用的非弹性能量传输过程。这种振动的共振现象通过NO-He的势能面准束缚态实现南方科技大学杨天罡、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对本工作在Science上刊发了新闻评述报道。


文章要点:

1)De Jongh等通过测试整体和不同截面上NO(j = 1/2 f) + He → NO(j = 1/2 e) + He振动量子态之间的变化。其中的双重态在对称性上有区别,其中He会在较高的f态和低能量e态中被激活。作者在0.2~8.5 cm-1振动能范围内,0.3~12.3 K范围内进行测试。通过Stark减速分子束的NO和低温氦束He实现了对极低碰撞能的测试。作者观测到一系列归结于绝热势的准束缚态的态-态之间的共振。通过超精确的动力学研究对该过程进行计算,在CCSDT(Q)级别中对NO-He的势能面进行描述,这种碰撞的共振能归结于势能面的准束缚态。

2)这种非弹性碰撞过程的共振过程在多种非弹性碰撞体系中,同时这种在化学反应中被发现,其中重要的例子为:F + H2 → HF + H的反应。这个反应的重要性在于其是星际云中生成HF的主要过程,对本反应的理解有助于对空间氢的密度有利。最近的工作中发现,在弹性碰撞范围为9.8~282 cm-1范围内,反应的共振峰在-40 cm-1附近。由于这种共振作用通过量子隧穿降低了反应能垒,反应的速率在0 K附近得以显著提高。


本工作的意义对于多种体系中的基本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解有帮助,比如地球和行星大气环境,星际云,气态激光,等离子体,燃烧过程等。

 

1589441735162784.png

1. Tiangang Yang, et al. Quantum resonances near absolute zero,Science 2020, 368 (6491), 582-583

DOI:10.1126/science.abb8020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1/582

2. Tim de Jongh, et al. Imaging the onset of the resonance regime in low-energy NO-He collisions,Science 2020, 368 (6491), 626-630

DOI:10.1126/science.aba3990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1/626

 

3. Nature Energy:通过抑制脱氧,实现CO2电还原制乙醇的高效转化

CO2电还原(CO2RR)为有价值的化学物质为可再生电力的存储提供了一条有希望的途径。尽管已生产出从C1C3的各种产品,但只有一氧化碳(CO)、甲酸和乙烯能够在商业相关的电流密度下(超过100 mA·cm−2)实现很高的法拉第效率(FE)。乙醇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是一种高辛烷值的燃料,但通过CO2RR生产乙醇的法拉第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高电流密度下。有鉴于此,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等人开发了一种用氮掺杂碳包覆Cu催化剂的反应限容电催化剂,其乙醇法拉第效率为(52±1)%,乙醇阴极能量效率(EE)为31%。

 

本文要点:

1)限制作用-覆盖活性电催化剂以使分子和溶液能够嵌入-是调节催化剂活性的策略。研究人员利用这一限制条件来提高乙醇的选择性。研究人员利用中间体HOCCH*对乙烯脱氧的抑制促进乙醇生产的事实,使用活性催化剂上具有强电子贡献能力的覆盖层限制促进了C-C耦合,并增加了HOCCH*脱氧的反应能量。

2)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在Cu表面涂覆氮掺杂碳(N-C)层可促进C-C耦合,并抑制HOCCH*中C-O键的断裂,从而提高CO2RR中乙醇的选择性。

3)通过约束N-C层的强电子给体能力,在34%的N-C/Cu催化剂进行CO2RR,乙醇的FE值为(52±1)%,部分乙醇电流密度为(156±3)mA cm-2。乙醇的阴极EE和全电池EE值也很高,分别为31%和16%。这些发现为通过催化剂设计提高CO2RR中高能量密度乙醇的选择性提供了一条途径。


1589441768628267.png

Xue Wang, et al. Efficient electrically powered CO2-to-ethanol via suppression of deoxygenation. Nat. Energy 2020.

DOI: 10.1038/s41560-020-0607-8.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0-0607-8

 

4. Nature Catal.: RuO2单晶不同晶面的OER活性

了解活性位点的性质对于控制(电)催化活性至关重要。催化析氧反应(OER)对于对于高效生产诸如氢和氨、通过二氧化碳还原合成碳中性燃料以及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等能源载体至关重要。


金红石型RuO2被认为是酸性溶液中的高效OER催化剂,在酸性溶液中大多数其他氧化物是不稳定的。金红石RuO2由钌原子八面体配位六个氧原子组成,每个氧原子为三配位,但表面配位不足的金属和氧原子不同于内部配位饱和的金属和氧原子,它们可催化键的形成和断裂因为它们可以与反应分子相互作用以补偿配位不足。关于RuO2的(电)催化活性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集中在(110)表面上,暴露了完全配位的桥钌(RuBRI)位点和五价配位的配位不饱和位点(RuCUS),它与三重配位的氧(O3c)键合。RuCUS位点已被确定为小分子气相氧化的活性位点。最近,RuCUS(110)被证明可以通过水的电子耦合去质子催化OER。然而,RuO2110)上的RuCUS与–OO中间体的结合比最优值更强。最近的研究表明,(110)、(100)和(101)上的RuCUS位点与水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是不同的。

 

有鉴于此,麻省理工Yang shao-horn教授和Reshma R. Rao等人,比较了RuO2(110)、(100)和(101)三个晶面上的RuCUS位点的电子结构,以及与OER有关的被吸附物的分子细节,以寻找它们活性差异的物理根源。

 

本文要点:

1)采用表面X射线散射结合密度泛函理论和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RuO2表面上的析氧反应随电压的变化。在1.5 VRHE时,在(100)表面的配位不饱和钌(RuCUS)位点上存在-OO基团(对于(110)表面同样如此),但在(101)的RuCUS位点上吸附了氧。

2)密度泛函理论结果表明,通过与相邻–OH(–OO–H)氢键稳定的RuCUS位点去除–OO可能是(100)的速率确定步骤(对于(110)表面同样如此),其中其对(100)的结合减少而活性增加。(101)的RuCUS位点上结合能的进一步降低导致了不同的速率确定步骤(–O + H2O -(H+ + e-→-OO–H)和活性降低。

 

总之,该工作研究了有关活性位点的分子细节,以及它们的局部配位环境对活性的影响。


1589441801545336.png 

Reshma R Rao, Manuel J Kolb, et al. Operando identification of site-dependent water oxidation activity on ruthenium dioxide single-crystal surfaces. Nat. Catal., (2020).

DOI: 10.1038/s41929-020-0457-6

https://doi.org/10.1038/s41929-020-0457-6

 

5Nature Commun.:单层石墨烯中的电子散射控制

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凝固态物理中重要的作用,通过改变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调控电子之间相互作用,一种研究通过研究金属体系中的相互作用实现,实现了抑制电子之间相互作用。曼彻斯特大学A. K. Geim、M. Polini等通过原子层厚度的门栅极电介质和原子层厚度的金属栅级,对石墨烯中电子之间的散射长度进行测试,对这种相互作用进行定量描述。当栅极电介质的厚度为几个nm时会引起显著的变化,这个距离低于典型的电子之间距离。通过理论计算结果对该过程进行计算,结果验证了实验中的结果。该结果有助于理解其他二维材料系统中的多体研究。

 

文章要点:

单层石墨烯中的电子之间散射在和金属栅极之间的距离<1 nm时发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近门区域能通过范德瓦尔斯作用的组装体系实现。

 

1589441825985773.png

1589441841327939.png


M. Kim, et al. Control of electron-electron interaction in graphene by proximity screenings,Nature Commun 2020, 11,2339

DOI:10.1038/s41467-020-15829-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5829-1

 

6. Nature Commun.:瞬态轴手性策略应用于级联卡宾/炔烃合成反应

在非对称性手性合成反应中,手性分子的合成过程通常需要手性的传递过程(点手性、轴手性),该手性的传递过程通过手性催化剂进行,并在产物生成步中手性形成过程中进行。北京大学余志祥、中山大学徐新芳等发展了一种瞬态轴手性传递策略,实现了将催化剂上的点手性传递到二铑卡宾中间体形成轴手性,由于该过程是作用在过渡态上,因此作者称之为瞬态轴手性策略。随后这种瞬态的手性传递到C(sp2)-H键活化产物生成步,并且体现了较高的对映选择性。作者将本策略成功应用在非对称的级联卡宾/炔烃复分解催化反应中,在生成手性9-芳基氟芳烃的反应中展现了高达99 %的ee值。作者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反应机理进行研究。

 

文章要点:

1)反应优化。通过二芳基重氮化合物作为反应物,Rh2(S-TCPTTL)4作为手性催化剂,反应中在叔丁基甲基醚(TBME)中反应有最好的结果,产物的产率达到92 %,手性选择性达到82 %。其中反应中需要缓慢的将催化剂加入到重氮化合物中才能得到较高的手性选择性。对反应物种类进行拓展,结果显示电中性、缺电子、富电子芳环都能得到90~99 %的ee手性产物,同时产率保持90~96 %。

2)催化反应机理。计算结果显示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中间体优先选择生成S构型的Rh卡宾中间体,这是由于在S构型中间体中展现了催化剂中的手性配体和反应物的π-π堆叠相互作用。反应中重氮化合物不可逆的分解和活化过程同样说明反应中S构型是更有利的结构。


1589441860728903.png

1589441881373383.png


Kuiyong Dong, et al. Transient-axial-chirality controlled asymmetric rhodium-carbene C(sp2)-H functionaliza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chiral fluorenes,Nature Commun 2020, 11, 2363.

DOI:10.1038/s41467-020-16098-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098-8

 

7. Chem. Soc. Rev.: 用于生物质转化的MOF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考虑到对可持续性的日益关注,生物质衍生燃料,化学品和材料的使用在未来几年中将稳定增长。生物质越来越多地被用作燃料和化学品的来源,作为化石原料的可再生替代品。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转化为化合物,并从中衍生出大量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生物质转化需要有选择性的、稳定的和廉价的催化剂。在石油化学的引领下,非均相催化主要是基于多孔材料,沸石是一种高效、可持续的烃类气相高温转化催化剂。然而,由于传统沸石的孔径有限,这些结晶多孔材料在涉及更大尺寸多功能底物的液相反应中表现出非常低的活性。与沸石和其他固体催化剂相比,MOF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MOF作为替代多孔固体的新型催化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以促进生物质转化,包括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水解和解聚,以及异构化,脱水,氢化和氧化。

 

有鉴于此,华南理工大学的李映伟教授、印度马杜赖卡玛拉大学的Amarajothi Dhakshinamoorthy和西班牙瓦伦西亚科技大学Hermenegildo Garcia教授等人,综述了金属-有机骨架(MOFs)及其衍生物作为生物质转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本文要点:

1)综述了MOFs和MOF基材料(功能化MOFs、MOF化合物和MOF衍生材料)在催化生物质转化方面的应用。提出一种合理的方法来设计和制备基于MOF的生物质转化催化剂,制备方法,然后描述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本综述首先着重于材料的制备,关注结构MOF适应方法和在生物质转化过程中用作催化剂的MOF衍生材料。然后总结了MOFs催化的生物质转化反应。根据催化系统的复杂性对文献研究进行了分类,从原始MOF材料开始,直到使用MOF衍生的金属和包裹在碳上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

2)目前生物质转化的研究主要以酸催化以及氢化和氧化为主。本综述重点介绍了MOFs在调节酸性、结构和活性方面的各种可能性,以开发性能优于传统沸石催化剂的固体催化剂。MOF催化领域的新进展,特别是比类似3D材料更稳定、更有活性的2D MOFs的使用,或可视为0D MOF的MOP,可能为进一步提高催化活性带来新的机遇。而且,MOF在生物质转化方面提供了超越统催化剂的机会,如电催化剂和光催化剂。

3)MOF在反应条件下的催化稳定性问题是一些较大的挑战。目前,通常通过测试连续重用后的催化数据来对比稳定性,但这显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们不能确保反应速率在重复使用时是恒定的。生物质聚合物和单体是多功能有机分子。使用多功能催化剂在同一过程中发生多个基本转化的串联和级联反应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可以简化后处理并减少工艺步骤的数量。含有过渡金属NP的酸性MOF是这些串联反应最常用的催化剂。考虑到MOFs所提供的多功能性和灵活性,串联反应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总之,该工作表明MOF作为催化剂在生物质转化工业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1589441903610431.png

Ruiqi Fang et al.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for biomass conversion. Chem. Soc. Rev., 2020.

DOI: 10.1039/D0CS00070A

https://doi.org/10.1039/D0CS00070A

 

8. Nano Letters: 调控溶液制备的锂辉石固态电解质并用冷冻透射电镜揭示其微结构

硫化物锂辉石型无机固态电解质凭借其高离子电导率、高机械强度以及便于溶液方法制备等优势而在发展高比能全固态锂电池中吸引了诸多关注。然而,目前溶液方法制备的锂辉石电解质组分仅仅局限于Li6PS5X(X=Cl、Br、I),这些组分的离子电导率通常较低。近日,韩国蔚山国家科技研究院的Hyun-Wook Lee与汉阳大学的Yoon Seok Jung等通过溶液方法制备了一种离子电导率高达0.54mS/cm的Li 6.5 P 0.5 Ge 0.5 S 5 I固态电解质并利用冷冻透射电镜对其微结构进行了研究。

 

本文要点:

1) 研究人员利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采用溶液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基于I离子的Li 6 PS 5 I, Li 6+x P 1−x M x S 5 I (M = Ge, Sn)锂辉石固态电解质材料。对于Li 6.5 P 0.5 Ge 0.5 S 5 I来说,其在30℃下的离子电导率高达0.54mS/cm,这是目前所报道的采用溶液方法制备的锂辉石电解质的最高离子电导率。

2) 研究人员利用电化学阻抗谱、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对分布函数等方法对热处理温度和锂辉石组分对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和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冷冻电镜更是首次直接捕捉到了该固态电解质的局部纳米结构。

3) 最后,研究人员将Li6.5P0.5Ge0.5S5I电解质与LiCoO2正极匹配为全固态锂电池。该全固态电池在0.1C的电流密度下可逆容量高达155mAh/g。在0.2C的倍率下循环10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4.9%。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锂辉石型固态电解质的高离子电导率以及内部紧密的离子接触有关。

 

1589441942571884.png

Yong Bae Song et al, Tailoring Solution-Processable Li Argyrodites Li6+xP1–xMxS5I (M = Ge, Sn) and Their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Revealed by Cryo-TEM for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Nano Letters, 2020

DOI: 10.1021/acs.nanolett.0c01028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0c01028

 

9. Angew:Ag2Au50(PET)36纳米簇:通过银原子实现Au25(PET)18的二聚体组装

原子精确的金属纳米团簇的组装对深入理解纳米颗粒的分级组装具有重要意义,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在分子或原子水平上可控地组装单个纳米团簇仍然极具挑战性。近日,南京大学Yan Zhu北京科技大学Mingyang Chen等报道报告了Au25(PET)18PET = 2-苯基乙硫醇)的二聚体组装,其中两个Au25(PET)18单体被两个Ag原子桥接在一起,形成Ag2Au50(PET)36二聚体纳米簇。

 

本文要点:

1)作者对合成的二聚体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等表征,确定了Ag2Au50(PET)36二聚体的结构与组成;并发现该二聚体在光学,电子和催化性能方面与Au25(PET)18单体不同。

2)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作者发现Ag2Au50(PET)36二聚体的形成可归因于Au+NO3–之间相对较弱的亲和力,且配体的阻碍作用有效地阻止了Ag2Au50(PET)36二聚体的进一步生长。

 

该工作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用于精确地调控具有可控制的结构和性能的金属纳米簇的组装。


12.png 

Xu Liu, et al. Ag2Au50(PET)36 Nanocluster: Dimeric Assembly of Au25(PET)18 Enabled by Silver Atoms. 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 10.1002/anie.202005087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005087

 

10. AM:具有类似三明治的结合位点,化学稳定的Hofmann型金属有机骨架可用于基准乙炔捕获

通过吸附实现用于从吸附剂中选择性地分离乙炔(C2H2)和其他多种气体(例如二氧化碳和乙烯)的多孔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在石化工业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鉴于此,浙江大学李斌教授,钱国栋教授报道了化学上稳定的Hofmann型金属有机骨架(MOF),Co(pyz)[Ni(CN)4](称为ZJU-74a),其具有三明治样的结合位点,可用于基准C2H2的捕获和分离。

 

文章要点:

1)气体吸附等温线显示ZJU-74a具有创纪录的C2H2捕获能力(0.01 bar和296 K时为49 cm3 g-1)。因此,在环境条件下分别对C2H2/CO236.5),C2H2/C2H424.2)和C2H2/CH41312.9)分离具有超高选择性,其中C2H2/CO2选择性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所有稳健MOF中最高的。

2)理论计算表明,ZJU-74a中相对相邻的镍中心与不同层的氰化物基团可以构成夹心型吸附位点,从而为C2H2分子提供双重强而协同的相互作用,进而导致其具有超高的C2H2捕获率能力和选择性。

3)研究人员通过在环境条件下50/50(v/v)C2H2/CO21/99 C2H2/C2H450/50 C2H2/CH4混合气体的模拟和实验穿透曲线证明了ZJU-74a具有出色的分离性能。

 

1589441977523076.png

Jiyan Pei, et al, A Chemically Stable Hofmann-Typ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Sandwich-Like Binding Sites for Benchmark Acetylene Capture, Adv. Mater. 2020

DOI: 10.1002/adma.201908275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8275

 

11. AM:促进金属纳米晶电化学固氮的表面硫族化通用策略

相对于高耗能的Haber-Bosch工艺,采用电催化氮气还原反应(NRR)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固氮工艺。而传统的电催化剂由于表现不佳,路径缓慢,因此要实现N2的解离以提高NRR具有极大的挑战。众所周知,作为电催化剂的核心,由于催化反应通常发生在催化剂表面,以调节中间体的吸附能、活化能和反应通道,使得金属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其表面性质密切相关。因此,对金属基催化剂进行适当的表面改性对提高NRR具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苏州大学黄小青教授报道了一种在金属纳米晶(NCs)上进行表面硫族化的通用而有效的策略来制备高效的NRR电催化剂,该催化剂的活性、FE和在常温下的耐久性都有很大的提高。

 

文章要点:

1)研究人员通过两步后修饰方法制备出Rh-Se NCs。第一步,通过在乙二醇(EG)溶液中用苯酚还原氯化铑(RhCl3)来合成均匀的Rh NCs。然后将这些制备的Rh NCs用作具有表面硒化作用的Rh-Se NCs的生长种子。为了实现对Rh-Se NCs的精细控制,使用H2SeO3对于Rh NCs的硒化非常重要。

2)与纯金属NCs相比,表面硫属金属NCs显著提高了NH3的生成速率,并且由于电子结构的变化,其朝向NRR的FE显著增加,这不仅增强了N2吸附,而且降低了NRR的势垒并抑制了HER发生。

3)经过优化的表面硒化Rh NCs(Rh-Se NCs)在0.10 m HCl中表现出出色的NRR性能,其中具有175.6±23.6 mg h-1 g-1Rh(2.9±0.4×10-10 mol s-1 cm−2)的NH3的高产率并实现了13.3±0.4%的高FE。在NH3产率和FE方面,这一卓越的性能分别比原始Rh NC分别高出16倍和15倍。此外,该纳米催化体系还显示出出色的稳定性,其中在相对于RHE的-0.10 V下经过5个反应循环和18 h电还原后,催化剂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4)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通过界面应变效应的引入,Rh-Se NCs体系中催化活性与电子活性之间呈正相关。在壳应变调节趋势内,异常氧化还原反演对于合并表面的Rh-4d和Se-4p谱带起关键作用。在Rh-Se NCs表面上,Se位点促进了N物种与附近Rh位点之间的电子转移速率。同时,具有氧化还原反转的Se位点有助于稳定Rh位点的较低价态,以保持高的电子活性。其为同时实现高电子活性和NRR性能具有关键作用。

 

这种表面硫族化策略是通用的,容易适用其他金属纳米晶以具有优异的NRR性能。


1589441998920901.png

Chengyong Yang, et al, A Generalized Surface Chalcogenation Strategy for Boosting the Electrochemical N2 Fixation of Metal Nanocrystals, Adv. Mater. 2020

DOI: 10.1002/adma.202001267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1267

 

12. AFM:用于可穿戴式能量存储器件的MXene基纤维,纱线和织物

基于纺织的超级电容器(TSC)的发展得益于导电材料的创新。Ti3C2TxMXene家族的成员,由于其赝电容特性,以其金属导电性和在酸性电解质中的高体积电容而著称。最近很多文献报道了将Ti3C2Tx集成到TSC中的方法,基于此,澳大利亚迪肯大学Joselito M. Razal,美国德雷塞尔大学Yury Gogotsi和Genevieve Dion等人发文综述了用于生产基于MXene的纤维,纱线和织物技术。

 

本文要点:

1) 有两种方法可以将活性材料(包括MXene)引入纺织物结构中,以实现能量存储功能。一种方法是用电化学活性材料涂覆纤维或纱线,例如棉,聚酯和尼龙。另一种方法是将活性材料引入纺丝配方中,并通过熔融纺丝,湿纺,静电纺丝或其他方法生产定制的复合纤维。

2) 纤维电极的主要功能是存储电荷,这可以通过提高孔隙率,开放的表面以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能力来实现。另一个关键需求是高电导率,它可以减少内部的能量损耗,从而提供更好的倍率性能。

3) 目前织物储能器件的两个主要挑战:i)将纤维电极的尺寸从厘米扩大到米;ii)改善纤维的机械性能,以承受纤维在纺织品制造过程中的机械应力。

 

1589442016273483.png

Ariana Levitt, et al., MXene‐Based Fibers, Yarns, and Fabrics for Wearable Energy Storage Devices, Adv. Funct. Mater. 2020

DOI: 10.1002/adfm.202000739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000739

加载更多
3506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