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院士、黄维院士、唐本忠院士、樊春海院士、张久俊院士、陈忠伟院士等成果速递丨顶刊日报20200625
纳米人 2020-06-28
1. Chem. Soc. Rev.:纳米技术用于血管生成

麻省总医院Michael R. Hamblin和伊朗医科大学Masoud Mozafari对将纳米技术用于血管生成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
 
本文要点:
1)血管生成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胚胎发育到很多危及生命的疾病(如癌症、心脏病、中风、伤口愈合)等都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因此,许多制药公司也在刺激和抑制血管生成方面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过去的十年内,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系列纳米药物也开始被批准用于治疗疾病。而将纳米技术用于血管生成领域也成为了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
2)作者在文中综述总结了纳米技术在血管生成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主要包括脂基、碳基、聚合物以及各种无机和金属纳米颗粒等。纳米颗粒可以用于治疗和成像,其中的一些材料已被报道具有双重效应,即在低剂量时刺激血管生成,而在高剂量时则会抑制血管生成。

1593335815718111.png
Saeid Kargozar. et al. Nanotechnology for angiogenesi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20
DOI: 10.1039/c8cs01021h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cs/c8cs01021h#!divAbstract
 
2. Matter: 强橙红光发射非铅钙钛矿单晶
Mn2+因其独特的d-d跃迁,可作为发光中心,且通过调节其晶体场等因素可实现从绿色-红色发光调控,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其中,Mn2+掺杂钙钛矿离子盐半导体更是受人瞩目,但容易受掺杂量的影响,导致发光性能下降,且实验重现性往往较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合金化合成,基于异金属离子间的强耦合作用,可产生新的电学和光学性能。近日,中山大学匡代彬等人通过水热合成合金化Cs4MnBi2Cl12钙钛矿单晶,该单晶具有独特的[BiCl6]3--[MnCl6]4--[BiCl6]3-夹心二维层状结构。
 
本文要点
1)得益于Bi3+的引入,可以实现6s2→6s1p1跃迁,大大提高了其光吸收能力,且所吸收的能量可实现从[BiCl6]3-八面体到[MnCl6]4-受体的高效转移,大大提高Mn2+ 6A1g → 4T1g自旋禁阻跃迁,从而在610nm展现出强的红光发射,相较于未引入Bi3+CsMnCl3•2H2O,其荧光量子产率提高了51倍,可达到25.7%。此外,因其全无机结构特点,展现出良好的光、热、极性溶剂稳定性。
2)最后,作者基于Cs4MnBi2Cl12钙钛矿单晶中Bi3+大的原子质量及原子序数,有助于X射线吸收,并结合Cs4MnBi2Cl12其强的发光性能,重点探讨了其X射线发光性能,并与商业化的NaI(Tl)闪烁体进行比对,发现 Cs4MnBi2Cl12具有强的软X射线吸收(10–35keV),并进一步研究了其X射线成像的应用,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1593335844540557.png
1593335862460174.png
Jun-HuaWei, et al.  All-Inorganic Lead-Free Heterometallic Cs4MnBi2Cl12 PerovskiteSingle Crystal with Highly Efficient Orange Emission, Matter,2020, 3, 1-12.
DOI: 10.1016/j.matt.2020.05.018
https://www.cell.com/matter/fulltext/S2590-2385(20)30251-4
 

3. EES:双摩擦电纳米发电机驱动空气直接电催化合成氨

常温常压下,具有能耗低、环保的电催化还原是替代能耗大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的传统合成氨方法的一条极有前途的途径。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唐伟青年研究员,王中林院士报道了利用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ENG)构建了一个以空气为氮源的电催化合成氨系统。
 
本文要点:
1)通过引入高输出的双TENG配置,可以同时进行固氮和电催化还原。TNEG的自供电特性可导致非贵金属电催化还原,其中无需添加额外的电解质,也无需供电。
2)通过使用由TENG产生的高压引起的空气放电,氮和氧被离子化并固定为NOX。然后用水洗涤带有NOX的气流,直接形成含有NO3-NO2-的水溶液电解质。此外,在另一个同时工作的TENG的驱动下,进行电催化还原以在电化学电池中合成氨。
3)在流速为3.5 m3 min-1的模拟废气下,自供电电催化系统每小时的氨产量达到2.4 μgh-1
 
与传统的合成方法相比,该系统具有自供电,环保,低成本,易于制造,可扩展的优点,显示出巨大的合成氨应用潜力。
 
1593335881519981.png
Kai Han, et al, Self-Powered Electrocatalytic Ammonia Synthesis Directly from Air as Driven by Dual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Energy Environ. Sci., 2020
DOI:10.1039/D0EE01102A
https://doi.org/10.1039/D0EE01102A
 

4. EES: 设计化学酶级联反应,利用绿藻可持续光生物制氢

氢(H2)作为化石燃料的一种非常理想的替代品,是未来能源的极佳载体,其唯一的副产物是水。商业化H2生产主要来自通过蒸汽甲烷重整制得的天然气。最近,光生物制氢引起了相当大的兴趣,因为它利用阳光和可再生生物催化剂相结合来光解水制氢。然而,光生物方法的成本和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它们的大规模商业生产,长期高效低成本的光生物制氢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绿藻是分布广泛且维护成本低的光合自养生物,在利用阳光方面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有很大的希望作为全细胞生物催化剂用于工业规模光生物生产H2
 
尽管如此,绿藻的光合作用过程仍会产生氧气(O2),它是[FeFe]-氢化酶的抑制剂,从本质上抑制了H2的产生。因此,至关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厌氧环境来维持[FeFe]-氢化酶生产H2的活性。有鉴于此,上海交大樊春海院士和同济大学柳华杰教授等人,利用设计的化学酶联反应(CEC),开发了一个简单且稳定的基于绿藻的H2生产系统。
 
本文要点:
1)设计了一个恒定的接近中性pH的厌氧环境,通过设计一个强大的化学酶级联系统,包括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氢氧化镁,以持续诱导绿藻絮凝。
2)由一系列连续的催化或非催化的酶和化学反应组成的CEC在一锅体系中被认为是有机合成的有力工具。在该工作的CEC设计中,结合了耗氧、维持pH、诱导细胞聚集等多种功能,在局部厌氧环境中活化H2ase,并保持绿藻的活性。实验验证了该系统能够长期高效地生产氢气。
3)研究发现,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在该光生物系统中可以稳定产氢近一个月,平均产氢速率为0.44 μmolH2 h-1mg chlorophyll)-1
 
总之,该工作为工业规模的光生物制氢开辟了新的途径,有望用于“液态阳光”领域。

1593335900519859.png
Jie Chen et al. Engineering a chemoenzymatic cascade for sustainable photobiological hydrogen production with green algae. Energy Environ. Sci., 2020.
DOI: 10.1039/D0EE00993H
https://doi.org/10.1039/D0EE00993H
 

5. EES:可光充电的锌离子电池

离网发电对于消除发展中农村的能源贫瘠现状以及为自主集成设备(例如,物联网和智能城市设备)供电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离网太阳能发电系统已被世界银行推广用电的关键技术,然而太阳能是间歇性的,因此通常将太阳能电池连接到可充电电池或电容器中。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附加的电子设备,以使能量收集器的电压输出与能量存储单元的输入电压相匹配,这无疑增加了成本以及能耗。因此,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大量研究了可通过光直接充电的光敏电池电极。另外,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具有2D钙钛矿化学结构的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可以同时存储能量并驱动太阳能充电,但是不幸的是,其使用寿命有限且效率低。
 
有鉴于此,剑桥大学Buddha Deka Boruah,Michael De Volder报道了一种新的水系锌离子电池(photo-ZIB),它可以直接收集阳光进行充电,而不需要外部太阳能电池。
 
本文要点:
1)该光充电过程是通过光活性正极驱动,正极材料由氧化钒(V2O5)纳米纤维、P3HT和还原石墨烯氧化物的混合物组成,可提供所需的电荷分离和存储。
2)研究人员在黑暗和明亮的条件下,使用光电探测器,瞬态吸收光谱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对该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V2O5正极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的重量容量分别约为190 mAh g-1370 mAh g-1,光转换效率约为1.2%。
3)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具有64 cm2光学窗口的功能齐全的photo-ZIB袋式电池。

1593335923571730.png 
Buddha Deka Boruah, et al, Photo-rechargeable Zinc-ion Batteries, Energy Environ. Sci., 2020
DOI:10.1039/D0EE01392G
https://doi.org/10.1039/D0EE01392G
 

6. AM:高指数面金属合金纳米颗粒用于燃料电池电催化剂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是一种极有前途的清洁能源转换候选材料。由于将氢燃料用于燃料电池中面临各种问题,使得有机小分子(甲酸、甲醇和乙醇)等液体燃料作为替代燃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由于这些反应的本征反应动力学较慢,因此需要催化剂以实现其实际应用。迄今为止,铂族金属(如Pt和Rh)通常被认为是用于此类反应的最优异的电催化剂。然而,其成本高,稳定性差,表面中毒等严重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因此开发既高效又坚固的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高指数面通常由高密度的低配位原子台阶和扭结组成,这有助于提高催化效率。此外,将铂族金属与富含稀土的过渡金属元素(如Ni,Co和Cu)合金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它们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指数面的多金属纳米颗粒(NPs)可作为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尽管有这些优点,但由于合成的困难,对这类纳米颗粒的催化性能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
 
有鉴于此,美国西北大学Chad A. Mirkin报道了采用在胶体合成的纳米粒子中引入高指数面的策略,成功制备了成分均匀的Pt-M(M=Ni,Co,Cu)和Rh-M(M=Ni,Co)四面体纳米颗粒。
 
本文要点: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它们的高指数面、过渡金属的内部合金化和表面Bi修饰对其电催化性能的单独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高指数面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所研究的三类反应的催化活性。其次,过渡金属合金化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因反应而异。再次,对于甲醇在酸性电解液中的电氧化,由于表面Bi改性的效应可以忽略不计,过渡金属合金化可以显著提高整体催化效率。然而,对于其他被研究的反应,表面Bi对提高催化活性非常有利,而过渡金属合金化对其影响很小。最后,由于合金化过渡金属原子的存在,多金属四面体粒子在长时间的运行中比它们的单金属粒子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1593335940175019.png
Liliang Huang, et al, High-Index-Facet Metal-Alloy Nanoparticles as Fuel Cell Electrocatalysts, Adv. Mater. 2020
DOI: 10.1002/adma.202002849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2849
 

7. AM:多孔芳香族骨架中的阴离子取代用于提高膜乙炔分离的分子渗透性和选择性

乙炔(C2H2)是最重要和最有用的C2碳氢化合物之一,在各种商业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工业上生产C2H2的方法包括天然气的部分燃烧和石油基烃的热裂解。在这些过程中,另外两种C2碳氢化合物,乙烯(C2H4)和乙烷(C2H6)是副产品。而生产C2H2衍生化学品需要极高纯度的C2H2气体(>99%)。因此,将C2H2C2H4C2H6分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C2H2C2H4C2H6具有非常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分离极具挑战性。在膜分离中,膜材料在决定两个基本参数:选择性和通透性方面起着核心作用。多孔芳烃骨架(PAFs)作为一类新型的多孔材料,由于结合了经典分子筛的高稳定性和金属有机骨架(MOFs)易于官能化的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有鉴于此,东北师范大学邹小勤教授,朱广山教授报道了一种“阴离子取代”的策略,以加强孔隙内阴离子和乙炔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在根本上改善气体的选择性和渗透性。
 
本文要点:
1)阴离子F-OH-被固定在iPAF-1中以取代原来的Cl-。其小阴离子半径使得iPAF-1-Cl在iPAF-1-F和iPAF-1-OH中保持了原来的高孔隙率。限制在孔隙中的高碱性F-OH-强烈地优先吸附酸性乙炔。
2)研究人员将iPAF-1纳米颗粒加工成以iPAF-1-OH/6FDA-ODA为代表的混合基质膜。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膜具有显著的乙炔与乙烯、乙烷的分离性能。此外,将多孔的功能性iPAF-1-OH移植到6FDA-ODA中,显著提高了乙炔的渗透能力(7倍于乙烯和乙烷)和渗透选择性(5倍于乙烯和乙烷)。

1593335956918344.png
Panpan Zhang, et al, Anion Substitution in Porous Aromatic Frameworks: Boosting Molecular Permeability and Selectivity for Membrane Acetylene Separation, Adv. Mater. 2020
DOI: 10.1002/adma.201907449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7449
 

8. AM:亚纳米级精度石墨烯中的狄拉克准粒子的量子限制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追求将石墨烯狄拉克状电子限制在人造纳米结构中,因为这有望提供一种策略来选择性地调节石墨烯的电子性质,包括带隙开放或能级量化。然而,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创建形状,尺寸和位置都具有纳米精度的限制结构仍然是一项实验挑战。此外,Klein隧穿提供了石墨烯电子的逃逸途径,限制了静电限制的效率。近日,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Iván Brihuega等报道了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通过操控大量H原子来创建亚纳米级精度的石墨烯纳米图案。
 
本文要点:
1)作者可在选定的位置以预定的方向和形状构建单个石墨烯纳米结构,尺寸可从2 nm到1 µm。该方法允许随意擦除和重建图案,并且可以在不同的石墨烯基底上实施。
2)STM实验表明,这种石墨烯纳米结构可非常有效地将石墨烯Dirac准颗粒限制在0D和1D结构中。从而作者得到了能带隙高达0.8 eV的石墨烯量子点,并与量子点的线性尺寸成反比,这与无质量Dirac费米子所期望的一样。

9.png
Eva Cortés-del Río, et al. Quantum Confinement of Dirac Quasiparticles in Graphene Patterned with Sub‐Nanometer Precision. Adv. Mater., 2020
DOI: 10.1002/adma.202001119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1119
 

9AEM综述:石墨烯量子点基先进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化学储能和电催化中的应用

石墨烯量子点(GQDs)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不同领域的潜在应用,近年来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迄今为止,关于用于电极材料或电催化剂的GQDs基纳米材料结构的设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尽管如此,基于GQDs的纳米材料的高效合成和应用的研究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因此迫切需要紧跟新的设计概念、合成策略和GQDs纳米材料的重大突破的最新研究进展。
 
有鉴于此,吉林师范大学冯明教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Aiping Yu,陈忠伟院士综述了GQDs的合成策略、物理化学性质和功能化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构建先进的GQDs电化学储能和电催化纳米材料的最新进展,并对存在的挑战和前景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本文要点:
1)作者详细介绍了常用的、有代表性的GQDs的合成方法,特别是一些新颖的合成策略。主要包括:1)自上而下策略(水热/溶剂热法、化学氧化剥离法、微波/超声剪切法、电化学氧化与切割法以及其他方法);2)自下而上策略(由小分子合成GQDs和由芳香族分子合成GQDs)。
2)GQDs独特的表面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能源相关领域的应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但有价值的工作。基于此,作者深入揭示了这些独特性质(缺陷、杂原子掺杂、表面/边缘态、尺寸和电导率)对电化学储能和电催化的影响。包括:1)GQDs的微观结构(GQDs具有晶体结构,由不超过10层的石墨烯片组成,尺寸小于20纳米。通常,GQDs的形状,大小,高度,组成和官能团与合成方法密切相关);2)GQDs的光学性质(GQDs作为一种新兴半导体材料在紫外线区域表现出特征吸收);3)GQDs缺陷对电容器、电池、催化的作用;4)杂原子掺杂(将杂原子掺杂到GQDs的碳骨架中会引起结构和电子畸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急剧变化,例如电荷传输,费米能级和局部电子态。另外,取决于掺杂剂的类型和键合配置,掺杂杂原子的GQDs可能显示出一些新的或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这有益于特定应用);5)表面/边缘状态(GQDs的表面/边缘状态对电化学储能和电催化器件具有重要影响);6)尺寸和电导率(尺寸和形状对GQDs的边缘类型具有极大的影响,从而导致GQDs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7)GQDs的功能化(GQDs表面/边缘含有大量的含氧基团,通过修饰有利于调节其物理化学性质。基于GQDs与其他分子或材料的相互作用,常用的GQDs功能化策略有两种:非共价键和共价键)
3)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都在致力于开发形貌特殊、结构独特、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好的先进电极材料。基于此,作者总结了用于设计和构造具有优异电化学储能(例如,SCS和电池)和能源转换(例如,燃料电池、水分解和CO2还原)装置的有前途的GQDs材料。
4)作者指出了GQDs的进一步开发和实际应用,仍面临许多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需要解决:1)产率相对较低、合成过程复杂、成本较高、设备昂贵以及需要极端条件;2)尽管已经通过实验和模拟研究了GQD的物理化学性质,但在不同的储能和转换系统中,GQDs的尺寸、结晶度、边缘、缺陷和杂原子掺杂对GQDs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楚;3)基于GQDs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储能和电催化领域仍然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1593335985685012.png
Wenwen Liu, et al, Graphene Quantum Dots-Based Advanced Electrode Materials: Design, Synthesi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and Electrocatalysis, Adv. Energy Mater. 2020
DOI: 10.1002/aenm.202001275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001275
 

10. Chem. Sci综述:控制AIE分子的结构和发光过程以用于近红外II区诊疗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对如何控制AIE分子的结构和发光过程以实现近红外II区诊疗应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
 
本文要点:
1)聚集诱导发光(AIE)是一种前沿的荧光技术,可以产生高效率的光致发光。在近红外II区 (NIR-II, 1000-1700 nm)范围内发光的AIE发光分子则在生物医学成像和治疗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然而在这些窄带隙的材料中,如何通过分子设计以调节其荧光(辐射途径)和光热 (非辐射途径)的平衡以及其中潜在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2)作者在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开发具有 AIE特性的高效NIR-II发光体和光热试剂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对从单分子到分子聚集体的多级结构进行调节来优化荧光效率的研究做了重点介绍;随后作者讨论了分子聚集体中的分子内运动对于平衡荧光成像和光热治疗功能的关键作用,展示了NIR-II区AIE分子在对血管和大脑进行荧光/光声成像以及肿瘤的光热治疗方面的优势;最后作者也对NIR-II区AIE分子在体内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593336003119926.png
Shunjie Liu. et al. Structural and process controls of AIEgens for NIR-II theranostics. Chemical Science. 2020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sc/d0sc02911d#!divAbstract
 

11.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电化学阻抗谱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测试、监测、诊断和优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性能,包括反应活性和耐久性,在大规模商业化之前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氢燃料汽车应用中。然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多物理系统,在不同的规模,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性能,包括外部运行条件和内部核心部件。因此,需要进行理论建模和实验测量,以实现性能优化。在这方面,电化学阻抗谱(EIS)已被公认为是诊断和了解PEMFC基础性能的有力工具。
 
有鉴于此,上海大学张久俊院士、李爱军、Qiu-An Huang和东莞理工学院Yanjie Wang等人,结合众多与EIS及其应用相关的出版物,综述了外部运行条件和内部核心组件对PEMFC性能的影响。
 
本文要点:
1)重点介绍了EIS对PEMFC的外部工作条件和内部核心组件的敏感性的解释,其中外部工作条件包括工作温度,气体湿度,电力负荷,气体压力,气体化学计量学,反应物污染和水含量以及内部核心组件包括PEMFC的催化剂,催化剂层,膜,气体扩散层和双极板。此外,将特别解释了应用于PEMFC的EIS数据的敏感性,并分析了几种方法,如基于模型、无模型和非线性方法。
2)此外,还将讨了论感知对象(外部操作条件和内部核心组件)与感知输出(测量的EIS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由于EIS诊断结果最终可以通过对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进行优化来改善PEMFC的性能,因此还讨论了PEMFC的EIS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
3)随后,详细分析了EIS对外部运行条件和内部核心组件的敏感性。最后,介绍了当前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研究方向的建议
 
总之,该工作有助于促进EIS应用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以提高EIS对PEMFC性能测量和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593336020869253.png
Zhepeng Tang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the use of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for the measurement, monitoring, diagnosis and optimization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20.
DOI: 10.1016/j.jpowsour.2020.228361
https://doi.org/10.1016/j.jpowsour.2020.228361
 

12.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低温熔盐合成MoS2@CoS2异质结用于高效电催化析氢

过渡金属硫化物(TMSs)具有成本低、活性高等优势,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电解水析氢反应(HER)催化剂。层状结构的MoS2材料的带隙较宽(1.73 eV),固有导电性差,严重制约着催化活性的提升。CoS2具有带隙为零和电导性高等优势,是构筑MoS2异质结的不二选择。目前,MoS2/CoS2异质结的制备主要依赖高压水热或高温煅烧工艺,然而存在催化性能不足、产率较低,且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绿色环保的MoS2/CoS2异质结制备技术。有鉴于此,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艾伟教授和杜洪方等人,提出一种基于KSCN的低温熔盐合成法,一步制备了高效的MoS2/CoS2异质结HER催化剂。
 
本文要点:
1)KSCN熔点低,熔融时可以溶解与许多过渡金属盐,并与它们反应生成TMSs。以硝酸钴和钼酸铵为原料,在低温(300℃)条件下经过熔融反应得到MoS2/CoS2异质结。
2)KSCN熔融盐是反应的媒介,同时为硫化物的形成提供了硫源。KSCN熔融盐在空气中稳定,材料合成无需惰性气氛保护。而且该方法操作简洁,便于规模化生产,可避免高温过程对活性位点的破坏,具有巨大的实际应用潜力。
3)所获得的具有丰富缺陷结构的电催化剂对于析氢反应(HER)非常高效,在HER电流密度达到10 mA cm−2的情况下,仅需96 mV的低过电位,塔费尔斜率为60 mV dec−1,并且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异质结构提供了一个接近于零的最佳氢吸附Gibbs自由能(ΔGH*),这是HER性能优异的原因。
 
总之,该工作提出的策略具有操作简单、合成温度低、成本低廉等特点,为富缺陷TMSs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推动TMSs材料在催化与存储等领域的应用。
 
1593336036963973.png
Song He et al. Low-temperature molten salt synthesis of MoS2@CoS2 heterostructures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20.
DOI: 10.1039/D0CC01726D
https://doi.org/10.1039/D0CC01726D

加载更多
2070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