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纳米递药靶向治疗更精准!
徐来 2020-09-17

1600333376395374.png

第一作者:Manuel Tonigold, Johanna Simon

通讯作者:Volker Mailänder

通讯单位:美因兹大学(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德国)

 

研究亮点:

通过抗体预吸附,减少大分子冠冕对纳米递送靶向治疗的副作用。

 

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极具应用前景,不仅提高了治疗的功效,也增强了治疗的安全性。在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对癌症细胞具有靶向性的抗体,是实现靶向治疗的常用策略。然而,纳米递药靶向治疗目前仅在体外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结果,活体实验效果并不理想。一项调查显示,2006-2016期间所报道的肿瘤纳米技术中,仅有0.7%的纳米颗粒到达了肿瘤部位。

 

造成这一原因的关键之一在于,经过修饰的纳米颗粒表面会形成大分子冠冕,从而产生遮蔽效应,严重影响纳米颗粒的靶向性。

 

1600333417695733.png

图1. 大分子冠冕的副作用及应对策略

 

有鉴于此,德国美因兹大学Volker Mailänder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抗体预吸附策略,极大地减少了大分子冠冕对纳米递药靶向治疗的不利影响。

 

1600333436552682.png

图2. 抗体修饰的纳米颗粒

 

研究人员将anti-CD63抗体预先吸附到羧基修饰的PS纳米球上,靶向纳米颗粒表面表现出均匀相似的电荷和等量的anti-CD63。另外,在不存在人类血清或血浆的情况下,抗体可保留其功能性,并且不会完全被生物大分子冠冕竞争替换或者遮蔽。

 

1600333458610753.png

图3. 抗体功能性保留

 

总之,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预吸附策略,为纳米递药靶向治疗的精准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Manuel Tonigold, Johanna Simon, Volker Mailänder et al. Pre-adsorption ofantibodies enables targeting of nanocarriers despite a biomolecular corona. NatureNanotechnology 2018.

2.Morteza Mahmoudi. Antibody orientation determines corona mistargetingcapability.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8.

加载更多
3265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