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发Nature,再发Nature Synthesis!
米测MeLab 纳米人 2024-04-19

图片

第一作者:Hau Sun Sam Chan    
通讯作者:余金权教授
通讯作者单位:斯克利普斯研究所      
3月28日发表第11篇Nature后(Copper-catalyzed dehydrogenation or lactonization of C(sp3)−H bonds. Nature (2024) DOI: 10.1038/s41586-024-07341-z)(推荐阅读:余金权,第11篇Nature,半个月余金权教授课题组又在Nature Synthesis上刊发最新工作,和大家分享和学习。
        
通过近期发展的双功能配体实现了Pd催化用于羧酸C(sp3)-H活化反应。但是通常这种方法对分子内/分子间C(sp3)-H氨基化面临着N配位效应比分子的羧酸官能团导向作用更强的问题。

有鉴于此,斯克利普斯研究所余金权教授等报道氯吡啶-吡啶酮(pyridine–pyridone)双功能配体,这种配体能够克服N配位作用,在羧酸官能团导向作用下实现N保护的ω-氨基酸进行内酯化和环胺化。

该反应的导向C(sp3)-H活化并生成C(sp3)-N化学键与现有C(sp3)-H氨基化反应方法以N作为导向基的过程具有明显区别。这项工作发展方法学能够将线性ω-氨基酸转化为高附加值并且含有γ-/δ-酯化、吡啶、四氢喹啉骨架结构的环状β-氨基酸。作者通过这个反应方法学合成百部酰胺(Stemoamide)。
          
图片
图1. 由ω-氨基酸合成γ-内酰胺/δ-内酰胺
          

反应体系优化    

图片
图2. 通过C-H键活化构筑内酰胺和环状有机胺

作者将之前用于合成α, ω双羧酸分子的内酯化反应条件作为初始反应条件,考察合成N官能团保护的ω-氨基酸1,结果发现该体系效果最好的L1配体在该反应体系只能得到25 %的产物收率(1H NMR)。由于L1配体的反应活性非常差,因此作者随后发展了多种吡啶-吡啶酮配体(L2-L8)。作者通过调节配体的取代基进行产率的优化,随后发现修饰氯和甲基的L14具有最好的产率,产率达到65 %。随后进一步调节反应条件,发现其他反应条件的改变对于反应产率并没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使用HFIP-OD溶剂进行该反应,结果显示产物和回收的原料中都没有在β-C-H上发生氘代,说明该反应过程的C-H活化步骤是非可逆的,而且发现反应收率的变化与C-H键活化步骤中配体的立体位阻和电子效应有关。作者发现理论计算的定量结果与实验结果非常相符,进一步说明该假设是可靠的。  
 
因此作者对配体的立体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调控,解释说明修饰氯配体的吡啶-吡啶酮配体L14因为Pd和C-H键之间具有非常强的抓氢键相互作用,因此有助于C-H键活化。
          

配体设计

图片
图3. 配体设计
          
通过初步的实验表征,说明C-H键官能团化的位点选择性来自于导向官能团与配体之间的匹配作用,而且这种导向官能团的作用比配位作用更强。作者通过调节配体的位阻和电子效应,通过吡啶-吡啶酮L1配体的氯取代基起到的立体位阻作用与L3L14结合,发展了一种L18新型配体。L18配体在一级配位球上具有立体位阻作用,同时氯取代基起到电子效应。    
          
图片
图4. 反应机理

反应兼容和应用    

图片
图5. 反应兼容性

γ-内酯化/δ-内酯化反应。通过L14配体或L18配体研究γ-内酯化反应和δ-内酯化反应的兼容。L14配体作为主要的配体,在内酯化反应中表现比较好的效果,同时当L14配体无法表现较好效果,L18配体能够用于反应的进行。

C(sp3)-H环胺化反应。当使用L14配体或L18配体,反应能够很好的进行,得到N保护修饰的吡啶化合物,但是该反应需要将催化剂的量提升为15 mol %。    
图片
图6. 天然产物合成

应用于合成天然产物。通过对结构复杂天然产物(5,7-稠环内酯)的合成,说明这种方法学的优势。首先从1出发合成γ-内酰胺化合物1a,克级量放大合成实现57 %的收率。随后使用萘钠在低温(-40 ℃)进行1a分子脱除保护基处理,以51 %的收率生成47号化合物。47号分子随后通过Ireland-Claisen重排反应转化为双烯丙基修饰的羧酸48,该步骤产率为73 %。随后通过关环复分解-氢化反应生成49。进一步,通过光催化脱羧氧化反应将49转化为50,从而根据已知反应步骤生成天然产物分子51号化合物。此外,通过关环复分解52产物进行溴化内酯化反应能够生成产物53

因此,作者通过结构简单的线性化合物1实现了合成骨架结构复杂的有机分子5053
     
参考文献及原文链接:
Chan, H.S.S., Lu, Y. & Yu, JQ. Palladium-catalysed methylene C(sp3)–H lactamization and cycloamination enabled by chlorinated pyridine–pyridone ligands. Nat. Synth (2024).    
DOI: 10.1038/s44160-024-00517-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160-024-00517-5
          
Zhou, S., Zhang, ZJ. & Yu, JQ. Copper-catalyzed dehydrogenation or lactonization of C(sp3)−H bonds. Nature (2024)
DOI: 10.1038/s41586-024-07341-z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341-z

加载更多
108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